其实贵州的风俗之乡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贵州特色美食小吃,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贵州的风俗之乡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贵州有哪些风俗
1、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差万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 *** 地点1000多个。
2、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 *** 节”、“火把节”;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3、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
4、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 *** 格。
5、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的铜鼓舞、 *** 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酷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
6、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戏和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 *** 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
7、以雷山郎德寨为 *** 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欣赏“铜鼓坪”、“莽铜芦笙铜鼓舞”,将苗族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 *** 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二、贵州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 *** ,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入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 *** 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 *** 、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 *** (16.87万,占0.5%)。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1、张之洞: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 *** 人物之一。出生于兴义府,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2、何应钦: *** 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
3、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4、李端棻:晚清著名维新派 *** 人物之一、诗人。 *** 8年,因力主变法,被授予礼部尚书之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撤职查办。1901年返回贵阳。在贵阳以开启民智为己任。主持经世学堂的教学工作。
5、丁道衡:字仲良,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三、贵州有什么节日风俗
1.拜树节:农历正月初三,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仡佬村。这是一个祭山神的节日,节间用树枝扎小屋放置于大神树下, *** 彩旗,牵祭品绕树宰杀祭祀。
2.折溪傩戏: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折溪乡。当地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傩戏,以祭神驱 *** 。
3.跳地戏:农历正月十五,花溪大寨。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 于花溪大寨,带上 *** ,边跳边唱。
4.跳花节:农历二月十五,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三口塘。苗族(小花苗)同胞 *** 在此,举行“跳花坡”活动。
5.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乌当区新堡乡。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原为祭祀地蚕,现在的“地蚕会”已演变成为“三月三”歌节。
6.仡佬年:农历三月初三,黔北地区。仡佬族人民的春节,要准备鸡、酒、肉、饭等敬奉山神或土地。
7.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市中心喷水池一带。苗族节日,贵阳各民族混区地区,苗族人们吹芦笙、载歌载舞、举行各种活动。
8.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花溪河畔。贵阳布依族祭社神、山神的重要节日。
9.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乡海坪。举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
10.吃新节:农历七月,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仡佬村。农作物初熟的时候,仡佬族会择吉日“尝新”。
11.踩芦笙堂:农历七月十五,侗寨。参加表演者列队进入侗寨公共场所,芦笙齐奏,队员们按芦笙曲调的缓急抑扬,健步起舞。
12.相月亮:农闲季节,安顺市。苗族男女青年独有的社交风俗,在 *** 之夜,结队而出,在乡郊旷野上或谈话对歌。
13.牛王节:农历十月初一,黔北地区。仡佬族的传统节日,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放响鞭炮,敬牛王菩萨,祈愿耕牛身躯健壮。
14.供粑:农历除夕夜,黔北村寨。用精米敬献祖先,举行祭祀。
15.吃牯脏:不定期,苗族地区。黔地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认为用大牯牛的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亡灵所居的地方。
16.安顺油菜花旅游节:每年3月,主会场(安顺市),分会场(黄果树、屯堡文化旅游区)。观赏油菜花,举行各种活动。
17.白云国际风筝节:每年4月至5月,贵阳市白云区。举行风筝竞赛、大型综艺晚会、热气球飞行表演等活动。
18.修文梨花节:每年4月,贵阳市修文县。举办旅游活动,期间有优美的田园风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娱乐节目。
19.红枫湖旅游节:每年6月至8月,红枫湖景区。举行大型开幕式、水上游演、民族风情游演等活动。
20.遵义国际名酒节:每年8月,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赤水市十丈洞。举行名酒展示交易会,订货会,酒博览会等活动。
四、贵州的风俗有哪些
1、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的舞蹈和音乐风格丰富多彩。每逢佳节或重要活动,人们会穿着盛装,载歌载舞,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如苗族的长鼓舞、铜鼓舞等,展现出欢快的氛围。
2、苗族银饰是贵州独特的文化现象。苗族妇女擅长 *** 银饰,这些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体现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重要的节日或婚礼场合,佩戴银饰是表达尊重和彰显身份的方式。
3、侗族的鼓楼是贵州独特的建筑景观。鼓楼不仅是侗族村落的标志,也是村民社交、娱乐的场所。侗族鼓楼的建设和装饰反映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与鼓楼相关的还有鼓楼文化,包括鼓楼的建造仪式、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音乐等。
4、贵州的许多民族在农作物成熟时,会举行吃新节活动,这是一种庆祝丰收的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丰收。同时,也会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分享丰收的喜悦。
5、贵州的饮食习惯和风味独特,如酸辣粉、苗家糍粑、侗家糯米饭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背后也蕴 ***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 工艺。
6、贵州的手工艺历史悠久,如剪纸、刺绣、蜡染等。这些传统工艺体现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也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上就是贵州的一些主要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展现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