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是锣鼓之乡 韩城民俗文化 - 之乡 -

韩城是锣鼓之乡 韩城民俗文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今天给各位分享韩城是锣鼓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韩城民俗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韩城行鼓历史渊源
  2. 关于韩城的风俗
  3.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一、韩城行鼓历史渊源

1、韩城行鼓,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初期,起源于蒙古骑兵的胜利庆典。元军以鼓乐欢庆,这种军鼓乐后来在韩城逐渐发展为民间传统表演。在传统表演中,鼓手们身着战盔战裙,击鼓时呈现出骑马蹲裆式的神勇姿态,鼓阵列开,旗手挥舞,百鼓共鸣,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情绪。

2、作为祭神的鼓乐,韩城行鼓赋予鼓手们神圣的使命。穿着黄马褂的鼓手们在敲击锣鼓时,仿佛与神灵合一,平日的苦难在这一刻得到暂时的释放。锣鼓之声让庄稼人感受到尊严和神圣,仿佛神灵附体,振奋人心。

3、解放后,韩城行鼓经历了革新与交流,引入了花杆队,为鼓乐增添了新的元素。在阳刚的鼓乐与柔美的舞姿、花杆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如今,韩城至少有十几支锣鼓队活跃在当地,各具特色的表演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一些优秀的队伍如“鼓王”、“锣王”更是频频获奖,例如1997年 *** 庆回归活动中,韩城行鼓队赢得了“中华之一鼓”的美誉,而韩城也因此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4、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在韩城传布极广。历史上,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不论逢年过节,还是求神祈雨,总能听到激昂的锣鼓声。

二、关于韩城的风俗

1、和许多地方一样,春节前几天老百姓都忙着置办年货,如新衣服、油、盐、酱、醋、肉、菜之类,其次是将房屋里里外外打扫得 *** 净净,家具擦得一尘不染,旧衣服洗净整理好,以新的面貌迎接春节。准备年食,油炸红薯、肥肉、豆腐等,包馄饨、做花馍,忙得不亦乐乎。

2、大年三十,人们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欣喜,早晨将扫了好几遍的院子再打扫一遍,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有自编自写的,也有到集市县城买来的,之后便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妇女们准备肉馅包饺子,孩子们则忙着试穿新衣,男人们也一改平日里的懒散,穿得 *** 净净,忙着帮家人择菜、烧火、和面、包饺子,女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家人在这特殊的辞旧迎新之际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晚上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种别样的文化享受。

3、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老百姓会不约而同地点起香火,祈求平安,点燃长串的鞭炮,辞旧迎新,驱除灾难,唱响来年的欢歌。有人 *** 不睡觉,打 *** 、玩 *** 、看电视,以度过一个吉祥、平安之夜。

4、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吃着香气扑鼻的馄饨,穿着年前精心选挑买来的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中午的饭食很重要,一家人老老少少要忙活大半天,团圆饭上有几个可口的炒菜、凉菜。吃着肉菜,就着白馍,喝着小酒、饮料,别有一番风味。这天一大早首先要到本族人家里拜年,祭奠先祖、跪拜长辈,然后儿孙满堂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隆重可口的团圆饭。

5、大年初二是个很重要的日子,有家室的人带孩子一起到丈母娘家拜年,有新女婿的人更忙得不亦乐乎,用精心准备上乘的酒肉招待女婿。正月里的招待食品基本上都是早上吃馄饨,中午吃团圆宴,孩子们吃着糖果打闹,大人们喝着清香的茶水,聊着一年中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怎能放过这忘记疲劳、忘掉一切忧愁的好时刻。临别之时,主人或多或少地要给客人家的小孩子压岁钱,有一两元的,也有五十、一百的,象征着对客人后代的美好期待和无限祝福。一般地,孩子上了十八周岁便不再给压岁钱了,代替的是甜美的祝福话语和对孩子事业的关心。如果是刚结婚的年轻夫妻给男方任何一方的亲戚拜年,主人还要给新媳妇五十或一百的喜钱,附加漂亮的花布,象征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6、初三、四,基本上都是给特别亲近的人拜年,如舅舅、外婆、叔父、伯伯等,或是战友朋友,遇到了几年不见的老朋友,主人一定要取出家中更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有条件的非要将客人灌个稀巴烂不可,大有不醉不罢休之势,喝着美味的酒水,吃着可口的菜肴,谈着知心的话题,抽着醉人的 *** ,一种别致的享受,相聚的更高境界莫过于此。

7、这样的生活持续着。一般地,男人和孩子出去给亲戚拜年,女人在家里招呼客人,如果贵重的客人要来,主人家便会哪儿也不去,专门呆在家里迎接盛待客人,若是给贵重的客人拜年,一家老少都要去的。不过提前要互相通个气,主 *** 好有个准备。此外,邻居街坊常常都会互相串门,顺便拜个年问个好,谈一谈新年的新打算,新气象,虽说方式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充满着说不出的喜悦和祝福。

三、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地处北纬35。18'50"~35 52'08",东经110.7'19"~110 37'24"。南北最长处50.2公里,东西最宽处42.5公里。边界总长168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0.79%,耕地42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7乡(乔子玄、卫东、板桥、薛峰、王峰、盘龙、独泉)、7镇(龙亭、芝川、芝阳、西庄、昝村、龙门、桑树坪)、2个街道办事处(金城、新城)、全市共辖33个居委会、276个村民 *** 会、1251个村民小组,韩城市总人口385735人,其中农业人口2 *** 479人,非农业人口121256人。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 *** 批准为对外 *** 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西周初为韩侯封国。战国魏置少梁邑,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置夏阳县。王莽更名为冀亭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名夏阳县。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废夏阳入_阳县。隋开皇 *** (公元598年)析置韩城县。唐天_二年(公元905年)更名韩原县。五代唐天成元年(公元 *** 6年)复置韩城县。1948年3月解放。1983年10月设立韩城市,为渭南辖市。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7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 *** 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 *** 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更具 *** *** 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 *** 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 *** 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 *** 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 *** “墓”、K *** “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 *** 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 *** 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各大网站均有报道)

韩城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边缘的内弯部和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的东部,以及秦岭、阴山两个纬向构造带之间,在长期的地质构造演变中,沉积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种类有:煤、铁、石灰石、白云岩、铝土、粘土、大理石、石英砂岩、沙土以及与煤、铁伴生的磷灰石、稀有分散元素等。其中煤炭储量达103亿吨,已探明27.74亿吨,占渭北煤田的 35.5%。铁矿保有储量为3014万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19.58万吨,石灰石启遍布全市沿山地区,据华子山和西原两处探测,保有量为4444万吨。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080亿立方米,达到开采品位的资源量为1907.6亿立方米,是渭北更大的气田。韩城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九条:芝水、居水、泌水、汶水、盘河、白矾河、凿开河、院子河、堰庄河。另有支流六条,均属黄河水系。黄河流经市境东部,流程65公里。地下水资源也极为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3.6亿立方米,其中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7亿立方米,客水资源总量为0.9亿立方米,合计可利用量2.5亿立方米,人均903立方米,亩均510立方米。在我国北方属比较优越的地区。境内黄河流程74公里,水资源总量为3.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5亿立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粮食播种面积 42万亩,总产量1.66亿斤。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大红袍”花椒以粒大、皮厚、色鲜、味浓而驰名中外,已形成百里三千万株生产规模,总产达1600万公斤,产量占全国的1/6,年产值近3亿元,占到农民收入的40%,成为全国更大的花椒生产基地。2000年被国家 *** 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2001年成功注册“韩城大红袍花椒”证明商标。建成西塬、芝阳两大花椒集散市场和重庆菜园坝 *** 市场。苹果面积稳定在10.2万亩,总产达6.7万吨,产值7770万元,以韩城中鲁果汁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所产果汁2万余吨。蔬菜面积3.5万亩,其中标准化日光大棚2350座,蔬菜总产9. 5万吨,产值2635万元;畜 *** 发展较快,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540吨、3530吨、610吨,畜 *** 产值达到5540万元。2004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6%。

韩城是锣鼓之乡 韩城民俗文化-第1张图片-

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形成了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建材等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原煤年产量550万吨,发电量27亿度,焦炭400万吨、水泥50万吨,钢铁100万吨。境内有年产原煤400万吨的韩城矿务局、总装机容量38万千瓦的韩城发电厂等大中型企业,以及中国500强企业、陕西之一、生产能力300万吨的龙门钢铁集团,单台机组发电量居西北之一、总投资130亿元、还有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韩城二电厂。民有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黄河矿业开发公司、海燕焦化公司等一大批民有企业。对外 *** 进一步加大, *** 引资取得了突破 *** 进展,中鲁果汁、黑猫炭黑等项目的顺利投产,加快推进了农业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炭黑年生产能力达7.5万吨,居西北之一、全省更大的焦炭企业——黑猫焦化120万吨焦炭项目已开工建设,必将为韩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煤——电”,“煤——焦炭——铁——钢”、“煤——煤焦油——炭黑”等三条产业链,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同比增长35%。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金城要古,新城要新”的建设思路,撤县设市近20年来,在保护古朴典雅的金城风貌的同时,投资10多亿元开发建设了10余平方公里的新城区。目前,市区面积达59.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99平方公里。近年来围绕“新韩城、新观念、新形象”的“三新”教育,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市和省级卫生城市为重点的“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进一步整洁,城市绿化、亮化、美化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有108国道、304省道、沿黄公路和阎禹高速公路。西(安)太(原)铁路穿境而过,开通了全国唯一的县级市直通北京的列车,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 *** 健全,通讯事业发展迅猛,固定 *** 用户达9万余户,百户拥有 *** 部,移动用户达到8万余户。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6亿元,同比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款达46.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0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1元。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市、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2003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进入西部百强行列。

周宣王时(前827~782),韩侯治理韩国(今韩城),曾设学官府。战国初,孔子高徒子夏来韩设教。明清两代,韩城境内设县学,立书院,办社学,兴义学,各类私塾遍及城乡,造就出了一批封建文人和官吏。因而韩城素负“士风醇茂”、“解状盛区”的称誉。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 *** (1902),之一所新式学堂诞生。三十一年(1905)成立高等小学堂。次年设劝学所、师范传习所、初等小学堂。此后学堂纷纷建立。宣统年间(1909~1911)增设初等农业学堂、简易学塾,职业、 *** 教育开始萌芽。这些学堂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改个人面授为班级教学,开设了介绍西方文明的课程。

*** 鼎革,创明伦堂初等女子小学校、单级师范学校和乙种蚕业学校,倡导男女平权,培养新学师资,造就实业人才。但由于封建传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影响,入学人数寥寥,许多初小还教 *** 读《四书》、《五经》,因袭着封建私塾的老一套。

*** 16年(1 *** 7),县立初级中学诞生。23年(1934),民众教育馆成立,社会教育逐步发展。25年(1936),推行义务教育。 *** 战争爆发后,农民教育有所发展,儿童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教育结构和布局也日趋完善。

1948年3月韩城解放,人民0接管所有学校,依“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 *** 主义教育方针对旧教育进行改造。1980年达到无文盲县,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 *** 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农村教育发生新的变化。

*** *** 以来,韩城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院校数不胜数,其中新农职业中学创办于1981年10月,属于职业中专类,多年来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省级重点高中象山中学创办于1 *** 7年,办学质量一流闻名省内外;韩城市矿务局一中于2007年8月由矿务局移交人民0同时更名象山中学苏山分校,以文科类见长;另外还有西庄中学,司马迁中学,司马迁专修学院等中等院校。

*** 家村现属韩城市西庄镇,主要有 *** 、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约670年历史。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 *** 族始祖 *** 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 *** 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 *** 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份”说,贾姓第六世相当 *** 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清朝前期, *** 家村 *** 贾两姓分几处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经营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 *** 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白银千两”。与此同步, *** 家村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0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咸丰初年,村中集资筑建泌阳堡,同时建起了寨堡中几十座四合院。至此, *** 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好闻名遐迩了。

但使 *** 家村饮誉中外,首先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共同努力。1986年他们联合组团来此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91年,由该团日方团长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 *** 家村》一书问世。标志着对 *** 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国内各级文字,影视传煤,相继作了专题报导,才使 *** 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 *** ”时期,村中相当一部分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让人庆幸的是在 *** *** 带来的农村建房0中 *** 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已被国家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向中外 *** 。

2021年4月,韩城市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4月,韩城市入选2021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市。

2021年1月, *** 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韩城市上榜。

2020年11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韩城市为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9月,“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韩城市上榜,位列第26位。

2020年7月, *** 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韩城市入选。

2019年11月, *** 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韩城市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韩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59名。

2019年10月,韩城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93名。

2019年3月,韩城市列入之一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8年10月,韩城市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20名。

2018年8月,韩城市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6月, *** 食安办授予韩城市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16年7月,韩城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韩城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关于韩城是锣鼓之乡和韩城民俗文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韩城 民俗文化 鼓之乡

上一篇食用油之乡?中国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基地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