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刘禅乐不思蜀故事概括

byrjxz 成语 6

大家好,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刘禅乐不思蜀故事概括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2.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讲了什么乐不思蜀典故有什么含义
  3.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简短
  4. 乐不思蜀故事简介
  5. 乐不思蜀的故事(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简短)

一、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1、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 *** 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2、”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 *** 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3、”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 *** 正教他的话回答。

4、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 *** 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二、乐不思蜀成语故事讲了什么乐不思蜀典故有什么含义

1、乐不思蜀是我们日常经常会使用到的成语,本来的意思是指快乐的不想念蜀国,我们现在用来比喻在新环境中很快乐,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环境中的情形,同时也有讽刺忘本之意。这个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但是你是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乐不思蜀指谁?

2、乐不思蜀从表面大概就能猜测出它的所指,快乐到不想念蜀国,只有蜀后主刘禅能适合这个情境,乐不思蜀的主角刘禅在蜀国被攻陷后,在异国他乡的晋国过的逍遥痛快,已经忘了 *** 之痛,因此有这个成语来讽刺刘禅的忘本。

3、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之中,在记载中司马文王也就是司马昭故意安排歌舞,借歌舞的机会试探地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地随从都表现出伤感与难过,但是乐不思蜀的主人公刘禅却回答到这里很快乐,自己并不想念蜀国。很多 *** 因此认为刘禅是一个忘本的昏君。

4、虽然刘禅因为此事被批评非常多,但也有人对此事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刘禅这样回答与刘备和曹 *** 煮酒论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认为刘禅实际上是在演戏来博取司马昭的信任,为了保住自己的 *** 命。

5、虽然,刘禅因为这件事情被扣上乐不思蜀地帽子,加上刘禅之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各种小说文章对刘禅的评价,刘禅在大家的心里已经变成一个“ *** ”,但是实际上的刘禅可能并不是如此。

6、在《三国演义》中贬低刘禅是为了凸显出诸葛亮的伟大,但事实是诸葛亮离世后数十年蜀国才灭国。在史书中,也没有对刘禅的行为进行解释。很多古人评价刘禅是难得一见的宽厚之主,而且刘禅的很多行为是可以从御臣角度和自保角度解释清楚。

三、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简短

1、乐不思蜀(拼音:lè bù sī sh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刘禅乐不思蜀故事概括-第1张图片-

2、乐不思蜀(蜀:蜀国)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3、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东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曰,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4、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乐不思蜀”。

5、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袭位,史称“蜀后主”。这刘禅庸碌 *** ,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诸葛亮死后,刘禅信任宦官黄皓,朝政日趋 *** ,终被魏国所灭。那时的魏国,魏主曹奂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皇帝,一切大权都 *** 在司马昭的手里。

6、司马昭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就迫令他全家离开蜀国的成都,迁往魏都洛阳,并把刘禅大大训斥了一番,然后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住宅,拨给费用,把他养着。

7、刘禅被司马昭训斥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只怕就要被处死,不料非但未杀,反而受封,便放了心。第二天,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上谢恩,司马昭还设宴招待他。宴会上,先表演魏国的歌舞,原蜀国的官员都觉得很难堪,只有刘禅看得很高兴。司马昭又叫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官看了都流下了眼泪,而刘禅却嬉笑自如,没有一点点 *** 之恨。

8、司马昭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魏国的一位大臣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也没法长久扶持这样的国君啊!”于是问刘禅:“你还想不想蜀国?”刘禅答道:“我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想蜀国!”

9、蜀官们见他如此,自然十分焦急和伤心。过了一会儿,刘禅起身离席出去 *** ,原蜀国的“秘书郎” *** 正马上跟他出去。在走廊里,偷偷地对他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想念蜀国呢?’如果司马昭再问你想不想蜀国,您应该哭着说:‘我真是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国呀。’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回到蜀国的希望。”

10、刘禅牢牢记住了 *** 正的话,重回酒席。司马昭果然又问了一遍刘禅想不想回蜀国。刘禅便照着 *** 正的话,背书似地说了一遍,虽然刘禅竭力装出一副悲苦的神情,但是却没有一滴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猜到一定是 *** 正教刘禅说的,便故意 *** :“你这话怎么和 *** 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听了暗吃一惊,便睁开眼睛说:“你说得对,正是 *** 正教我说的。”

11、司马昭和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蜀国的旧臣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没有一个不痛恨刘禅的 *** 。

12、这个“蜀后主”刘禅,小名叫做“阿斗”。后来,人们讥笑不争气、没出息、不能守成的人时,就称其为“阿斗”或“ *** ”。

四、乐不思蜀故事简介

1、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

2、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

3、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 *** 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4、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5、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6、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 *** 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五、乐不思蜀的故事(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简短)

1、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发生于蜀汉灭亡之后,主要的人物有刘禅、 *** 正和司马昭。原文如下:

2、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 *** 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3、这段话的大意是:有一天,司马昭询问刘禅说:“你是不是很想念蜀地”刘禅回答道:“在这里非常快乐,一点不不想。”事后,大臣西征偷偷提醒刘禅说:“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这个问题,您应该哭着告诉他,先人都在蜀地长眠,自己朝思暮想,每天都在惦记。”

4、不过多久,司马昭果然再度问起了这个问题。刘禅便按照 *** 正的嘱咐回答。没想到司马昭却认为刘禅这句话非常像 *** 正的语气。刘禅大惊失色,对司马昭表示:“您说的没错,就是 *** 正教我这么说的。”司马昭哈哈大笑,从此不再提防刘禅。

5、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从刘禅“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中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也就是“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忆苦思甜是其反义词。

6、随着这句成语的流传,世人都记住了一个名为刘禅的 *** 昏君,还有戏言称之为扶不起来 *** 。我们常常能从类似《三国演义》的名著或者影视作品中了解到有关于刘禅的各种荒唐事,乐不思蜀只是其中一件最为被后人所知的一个典故。然而刘禅真的就是一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昏君、 *** 之辈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两段史料。

7、首先是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一段记载,是刘备写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之一,里面这样记载:“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另外,在《与杜微书》中,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8、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射援都对刘禅这位后辈的态度也十分明了,认为他是有能力有资格做 *** 之君的,是一个擅长洞察人心、才情能力丝毫不弱的君王。除了这两段记载之外,我们从《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放心将蜀汉交给诸葛亮管理,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君臣之间并不间隙,这在当时而言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9、既然如此,为何刘禅会在司马昭面前留下“乐不思蜀”这样一句被后人讥讽了千余年的这句话呢其实刘禅的这个做法与当年 *** 刘备的做法完全一致。在“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也曾故意装作害怕打雷闪电一样,使得曹 *** 轻视小看不把他看作征战天下的对手。刘禅也只是像其 *** 一样,察觉到了司马昭对自己的不信任。深知一旦自己展露出一丝一毫的心机,都会招致杀身之祸。为此他选择了“乐不思蜀”,选择了“ *** ”蜀国忠臣 *** 正,为此换得喘息之机。

10、刘禅的灵机一动,终于骗过了司马昭,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不过,刘禅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这句话竟然被后人误解了一千多年,甚至因此背上了昏庸、 *** 的骂名。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 概括 故事 刘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