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形容有学问的人的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关于学问的四字成语,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形容有学问的人的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形容人很有学问的成语
形容人很有学问的成语有博大精深、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才高八斗等。
释义: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示例: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
释义: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示例: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出自《孔子家语·观周》。
释义: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示例: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 *** 。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出自《周书·庾信传》。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示例: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出自《晋书· *** 诜传》。
示例: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出自《南史·谢灵运传》。
二、形容学问很高的成语
1、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博览群书、雄才大略、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出口成章、博古通今、博学多闻、博学多才、足智多谋、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德才兼备。
2、扩展资料
形容智慧的成语及解释:
3、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人,著有《公孙龙子》。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4、不测之智:测:估计;智:才智,智慧。不可估计的才智。形容智高才广。
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7、才疏智浅:才:才能;疏:稀少;智:智慧。才识不高,智力短浅。用作自谦之词。
8、才智过人:才能智慧都胜过一般人。
9、材高知深: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10、聪慧绝伦:绝伦:同类中无可比拟者。指十分聪明智慧。
11、聪明睿达: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12、殚智竭力:殚:竭尽。用尽智慧和力量。
13、殚智竭虑:用尽智慧,竭力谋虑。
14、负薪之资:负薪:背柴草,旧指地位低微的人;资:资质,指智慧,能力。指卑贱者的资质。
15、高世之智:高世:超过世人;智:智慧,才智。具有超出世人的才智。形容才智非凡。
16、积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17、集思广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三、形容有很有学问的成语
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1、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1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13、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6、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0、不学无术: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1、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 *** 有学问的人。;
四、形容人知识多,学问高的成语
1、形容人知识多、学问高的成语是“博学多才”。
2、“博学多才”这个成语字面上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广泛的知识和多种才能。博学,指的是学识渊博,对各种学问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多才,则是指一个人具备多种技能和能力,可以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那些学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人。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博学多才的人。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能够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展现出惊人的才华。比如,有的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还擅长文学创作和音乐演奏;有的历史学家除了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理解,还能够流利地掌握多种外语,进行国际交流。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正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博学多才”的品质。
4、要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首先,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愿意接触和了解不同的知识和领域。其次,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最后,还要有勇于尝试和创新的勇气,敢于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5、总之,“博学多才”是一个赞美人的知识和才能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尊重他人的知识和才能,欣赏他人的成就和贡献。
五、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
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学贯中西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自:战国中期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译文: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车。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真才实学、立地书橱、才高八斗
例句:该教授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女 *** 。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颜查散素有大志,总要克绍书香,学得满腹经纶,屡欲赴京 *** 。
译文:颜查散素来有大志向,总要攻克许多书,学得知识渊博,本领强大,几次想进京 *** 。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学问。
近义词:经纶满腹、真才实学、学富五车
反义词:孤陋寡闻、四六不通、一无所知、目不识丁
例句: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 *** 现在满腹经纶,博学多才。
解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译文:我听说老聃知晓古今许多事情,知识渊博。
近义词: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通今博古、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反义词: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目不识丁、一知半解
例句:爷爷博古通今,是位知识渊博的老人。
解释: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 *** 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
译文:这个人学问广博精深,有许多方面的才能,对母亲也非常孝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近义词:博学多闻、宏儒硕学、博学多识
反义词:胸无点墨、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宋代李清照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词人。
解释: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
译文:本领事很早就听说过这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各种事物、学问贯穿中西方各种知识。
例句:曹汝霖、章宗祥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但结果却都做 *** 害民的事。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
六、形容人有才华的成语
1、 *** 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2、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之一。
3、才识过人: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4、盖世之才: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 *** 才能。
5、 *** 自赏: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俗的风范而自我欣赏。
6、 *** 蕴藉: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7、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8、才占八斗: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9、晦迹韬光: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10、锋铓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同“锋芒毕露”。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