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石砚台之乡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石砚台之乡的知识,包括青石砚台值钱 *** 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哪的砚台最出名
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我国制造砚台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开始的砚台,是用颜料在上面涂,在石头上进行研磨。到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型,到汉代砚台基本被接受,并从此抛开研石自成一体。
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汉代以来,砚台就有石砚、玉砚、陶砚、瓷砚、瓦砚、澄泥砚和铜、铁、银等金属砚的不同叫法。但是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 *** 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 *** 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它的 *** 过程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工序多而且细致。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朝开元年间开始 *** 。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如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状很像谷粒,数量很多,有光泽;“眉子”像眉毛,有粗有细有疏有密,各不一样;“水浪纹”像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洮河砚:产于甘肃西南洮砚乡的洮河水底,颜色墨绿,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
澄泥砚:唐代以前,歙、端石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作书作画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十分出名。澄泥砚的好坏可以从颜色和斑点上看出:鳝鱼黄颜色的更好,绿头青次些;黄土有斑点,叫砂斑点,点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绿豆砂,一般大小斑点都有的是上等,很适合落墨。
古代流传至今的名砚,现已极为罕见,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行情日益看好。19 *** 年 *** 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 *** 张大千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近几年,砚台在国内市场上的行情也十分喜人,今年1月,在北京翰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176万元拍走。
怎样才能鉴定一方古砚的收藏投资价值呢?这其中确实有一些学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砚台收藏家张先珲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大致判断:
之一个就是材质。目前,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我国古代砚台拍卖价较高,其中大多由端砚创造。第二就是它的雕刻工艺。第三就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的砚台 *** 贵得多。张先珲说,人文背景对砚台的价值影响也非常大。俗话说,“砚贵有名,身价倍增”,指的是砚台上面的铭文,许多名人对砚台特别是久负盛名的端砚、歙砚更是备加喜爱,他们会在自己使用过的砚台上留下诗文或警句。
2001年,上海拍卖的一件唐云先生新刻书画的“宋老坑端砚”成交价是8万元;中国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砚”以12万元被买走;
2002年,中国嘉德以5万元的 *** 拍掉一方清康熙菠萝纹砚;一方“纪晓岚铭”清端石日月长方砚的市场估价达7万至10万元。
张先珲指出,尽管年代的长短对于藏品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砚台却非常独特,它的价值就不一定是由年代来决定的。比如宋砚、唐砚甚至汉砚,在当时它们的砚台石质比较粗糙;明清以后,文人对于石质要求很高,所以明清以来的砚台 *** 是越来越高。而相反,唐以前甚至到汉代的砚台,尽管它的收藏价值很高,也很名贵,但是它的市场 *** 不见得很好。这也就是说,尽管目前汉砚的市场 *** 还不是很高,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另外,砚台收藏市场上的一些“新面孔”也值得关注,一些新石材的砚台也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今年7月,江苏惠隆拍卖有限公司举办首届艺术品拍卖会,拍卖会上,一件估价在百万元以上的松花石砚吊足了收藏爱好者的胃口。一块小小的砚台,起拍价定在了百万元以上,这在国内拍卖业还很少见。
投资选购砚台时可以从六个要点出发,优:材质要优良,端石、歙石、洮河石制成的砚台,均有收藏价值;古:年代要久远;精:雕刻要深湛,明清时的雕刻工艺更好;名:有名人题款的砚台价值更高;特:有时代特征的砚台更好;美:造型要美观,砚体要完整。
张先珲认为,为了能够使砚台收藏更加专业,收藏者有必要了解一些养护和收藏要诀。
首先要避光:砚如果放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会出现干燥的迹象,日晒过久砚匣也容易干裂。玩赏砚台时桌上更好铺上毛毡,砚不要接触金属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可以养砚,但这些做法并不妥当。蜡可以涂于砚四周,底部要薄而适中,最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砚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为植物油属慢干 *** 油脂,砚面有油多招尘土,使砚污秽不堪,并散发出一种怪味或产生霉变。在砚匣保养时,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防止潮气侵入。如果遇到砚匣收缩,砚身放不下的情况,可用砂纸打磨砚匣的内侧,让它增宽易放。古砚匣如有破烂和损坏,可采用匣外配匣的 *** 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二、中国有几个砚台之乡
4个,甘肃临洮、广东端州、安徽歙州、河南洛阳。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 *** 。
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 *** 的砚台,被分别称作洮砚、端砚、歙砚。史书将洮、端、歙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河南洛阳的澄泥砚与洮、端、歙,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红丝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之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一直放着,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四大名砚
三、文房四宝之乡是哪里
1、宣城,这座位于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便以盛产文房四宝而著称。所谓“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这四种文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宣城之所以能够获得“文房四宝之乡”的美誉,正是因为这里孕育出了品质上乘、蜚声中外的文房用品。
2、首先,宣城以 *** 毛笔而闻名。宣笔,作为宣城的一大特色,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宣笔选用优质毛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独特的 *** 工艺,使得笔尖柔软而富有弹 *** ,书写流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其次,宣纸也是宣城的一大招牌。宣纸质地细腻,柔韧耐用,吸墨 *** 强,是书法和绘画的理想用纸。其独特的 *** 工艺和原材料选择,让宣纸在外观和质量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3、除了笔和纸,宣城的墨和砚也颇受赞誉。宣墨色泽黑亮,质地细腻,香味持久,书写时既能顺畅流畅,又能保持字迹清晰。而宣城的砚台则以石质坚硬、纹理美观著称,经过精心雕琢后,不仅实用价值高,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4、宣城之所以能够成为文房四宝之乡,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宣城地处山水之间,自然资源丰富,为文房四宝的 *** 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同时,宣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他们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宣城的文房四宝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
5、综上所述,宣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享誉中外的文房四宝,因而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