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金华鱼米之乡简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金华鱼米之乡简介的知识,包括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浙江省有几个地级市及简介
浙江省有11个地级市(截至2018年12月28日)。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舟山市。
自秦 *** 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
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坐标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境辖设婺城区、金东区2个市辖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4县级市以及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3县,总面积10941.42平方千米。
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
属于 *** 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市面积为8274.79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东西跨度130.68千米,南北跨度119.83千米,市辖区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
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处在太湖南岸,东苕溪与西苕溪汇合处。下设2区3县,面积5820.13平方千米。
别称“禾城”,浙江省地级市,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
嘉兴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为沪杭、苏杭交通干线中枢,交通便利。陆地面积为4275.05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
简称“瓯”,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全市陆域面积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唐朝时(公元675年)始称温州,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
温州是中 *** 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 *** *** 的前沿阵地,在 *** *** 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地理坐标为位于东经118°01′一119°20′,北纬28°14′—29°30′。总面积8844.79平方千米。
衢州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下辖柯城区、衢江区、 *** 市、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
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台州境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 *** 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 *** 带气候特征,陆域面积9411平方千米;境内公路交通以沈海高速公路等构成主要公路网。
简称“杭”,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 *** 、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
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
古称处州,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更大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坐标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设1个市辖区:莲都区,7县: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代管1县级市:龙泉市,总面积17298平方千米。
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有制订地方 *** 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中国 *** 综合发展水平前15强中心城市,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连续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6年 *** 文化之都。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临东海、西靠杭州湾、北面上海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岛大,海拔高,排列密集。北部岛小,地势低,分布稀疏。四面环海,属 *** 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
舟山下辖2区2县,境域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
二、四大米市的简介
长沙(或沙市)、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其共同点是具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都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历史上曾因大米集中在某处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又因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所以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这四大米市有的如今依然焕发青春。“米市”的形成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地处出产大米的中心位置,有广泛的大米来源,便于集中;二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发达,古时候尤其着重于水路运输。关于“四大米市”的认定,长期以来就有两种说法,除了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江苏无锡三个地方没有疑议外,有争议的是湖南长沙和湖北沙市。湖南、湖北都是鱼米之乡,沙市、长沙的水陆交通在古时都很发达,同样都是古时的繁华重镇,当时商品贸易不相上下,都有可能是大米的重要集散地。
江苏省南部、太湖北岸、沪宁之间的无锡市,大运河和锡澄运河在此交汇。800里太湖水系众多、土壤肥沃,便利的交通自古以来就促成了这里农 *** 业的兴隆,历来是粮油集散中心。 *** 十一年(1 *** 2)自辟为商埠,如今这里的米市仍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有贸易往来。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北连太湖水网平原,扼沪宁铁路、京杭运河与锡澄公路、锡澄运河之交。无锡建县始于秦汉,沿用至今,历史上曾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素有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响誉,又是中 *** 族资本家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无锡已是太湖流域和两浙漕粮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粮食市场。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5大碾米中心。 *** *** 以来,无锡米市成交活跃,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 *** 和新一轮市场 *** 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无锡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复使用无锡粮油中心 *** 市场国家级市场招牌。无锡米市主要由南北两个市场组成。南市场以无锡粮油中转储备仓库为基地,拥有铁路粮油专线、京杭大运河米码头的优势,以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粮交易为主;而北市场以现有的无锡粮油市场为主体,以成品粮油现货交易为主,满足了锡城及周边地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市郊三里桥是中国更大的粮油市场,1990年粮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无锡属 *** 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名胜古迹众多。内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锡惠公园内有唐遗迹天下第二泉和明寄畅园,锡山上有龙光寺、龙光塔等。20世纪初,滨湖一带又修建了蠡园、梅园和鼋头渚(又称横云公园)等园林。无锡有泰伯奔吴以来的几 *** 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有中国四大画家之首的倪云林,有 *** 中国知识分子气节的东林 *** 人,有写出中国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至于徐悲鸿、钱钟书、孙冶方等近 *** 知名人士大家都不会陌生。近代有民族工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红色资本家 *** 、荣智健,七十年代无锡是全国乡镇企业主要的发源地之一,直到现在无锡的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长沙地处湘中偏东,湘江 *** ,湖南东部。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 *** 、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名贤荟萃。长沙陆有玉璞,水有珠胎,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风格。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之久,长沙古城的形成与建设也有许多特色。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大遗存,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长沙虽 *** 夕大火劫难,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城址、古街道、古驿道、古河道至今仍历历可见。长沙米市在长沙商贸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雏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当时的潭州已能制造载米万解的大船,往来湘江,运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 *** 汉口,再抵江浙,盛极一时。长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为百谷总集之区,粮仓相比,米袋塞途,年贸易额达200余万担。1726年(雍正四年),清 *** 由藩司发帖,开设各类牙行,提供交易场所,米市正式形成。长沙集镇共开设牙行35户,其中粮行就占了24户。长沙粮行的兴旺,吸引了长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汇集。同时出现了把稻谷加工成大米 *** 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机器碾坊。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清末民初长沙粮食行业开始分化为以加工为主的碾米业、以储粮为主的粮栈、以代客买卖为主的粮行和纯零售的米店4个自然行业。1908年曾国藩之女婿聂缉规在长沙开设的协丰粮栈小有名气。长沙米市的兴旺,除了长沙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 *** 战争胜利后,逐渐恢复,到1947年长沙粮食行业共有企业700多家。
长沙气候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寒期短,暑热区长。长沙名胜古迹和 *** 纪念地甚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学社、之一师范等,风景区有桔子洲、爱晚亭等。长沙商业自古繁荣,手工业发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正式开为商埠。 *** 时期,长沙米市和金、钱、绸、纸大行业享誉全国,长沙城出现了许多同行当商业街和名老字号,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等许多美称。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赣、鄂、皖、湘四省交界处;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介于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之间;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
九江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 *** 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九江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昌九一体化双核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 *** 展规划城市之一,九江被 ***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根据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九江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1]
九江历史上是“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并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典型山水城市、“中国更佳休闲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九 *** 清水秀,风景怡人,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中国更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 *** 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江西” *** “庐山西海、中部“九寨沟”龙源峡皆位其境内。
九江东枕鄱阳湖,北濒长江,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是江西的北大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古书说九江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亦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长江黄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雄蟠赣北,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
九江商品米的来源,一是本地米。九江及附近县为长江、鄱阳湖、修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和幕阜山脉的丘陵谷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此为九江米市的主要来源。二是外省客米。主要是与九江市毗连的安徽、湖北两省沿江等地的稻米。这条传统的流通渠道一直延续至今。九江米市的去向,上至汉口,下至上海、浙江的绍兴、金华,其中以上海、汉口销量更大。省会南昌是全省米谷一级集散中心,径由九江分运沪汉各处。故南昌为九江米市的主要供应地和稻加工基地。九江为出口咽候。省外商人到江西购米,多至九江洽谈业务,并在九江海关办理大米出境手续,直至装运出境。九江米市在赣北的转运点有湖口、涂家埠、吴城。这三个城镇都是靠江临湖,水运十分方便。九江所以成为米市,湖口起了很大的作用。涂家埠位于修水与南浔铁路交汇处,是赣北的重点粮区,每年进出粮食数以万斤。粮谷流向,一部分走南浔路径九江出口;一部份走修水至吴城,径湖口出口,远销武汉、上海、南京等地。
九江米市鼎盛时期粮行米店约有130家,可分为三个帮派:一是广东帮,二是南昌帮、三是本地派。建国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变革,九江米市经过三次重大演变过程:一、米市初兴。从解放初期到1953年, *** 对粮食实行的是在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粮食 *** 贸易政策。二、米市封闭时期。从1953年末至1983年,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在粮食上实行了30多年一贯制的统购统销政策一直没有变。三、米市复兴时期。于1984年末到1985年初,恢复了九江米市,其市场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独家垄断,一条河放水转变为各种经济、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彼此并存的局面。九江属中 *** 带向 *** 带过渡区,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赣北 *** 、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130多年前,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19 *** 年被 *** 批准为长江沿岸 *** 城市。九江旅游景点分为六区、二点、一线,共计三百余处,其品位之高雅,内涵之丰富,门类之全,密度之绸,实属国内唯一,世界稀有。六大景区: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二点:湖口县的石钟山和彭泽县的龙宫洞;一线:长江、鄱阳湖水上游。九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从江西省的发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 *** 带的北大门。芜湖位于安徽东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全市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 *** 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近年,芜湖境内人字洞发现的远古人类 *** 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 *** 万年之间,把人类在 *** 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境内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是春秋和汉唐时期中国更大的铜生产基地,96年被 ***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 *** 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讫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芜湖 *** 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 *** 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之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 *** 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 *** ,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 *** 业发展到百余种,
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历史上曾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芜湖素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而米市的启动点和发祥地是今日的弋江区。弋江区因为地处青弋江注入长江的南岸,俗称河南。沿岸人烟密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管辖皖南地区的徽宁池太广道也设在这里。1948年芜湖《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纪念碑》: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文忠)请准将粮食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鸿章扶植米市是事实,但具体 *** 作者是张樵野(张荫桓),同治年间他就结识了广东督粮道李瀚章(鸿章之兄)。光绪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荫桓任芜湖关道。李瀚章怂恿张荫桓出面,打着繁荣芜湖商埠的旗号,向李鸿章献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镇江米市迁至芜湖。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镇江,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 *** 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立即抓住这大好机遇,在沿河路开设源德裕砻坊;在河南富民桥(今中山桥)建恒丰粮仓,可堆存二、三万担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开有鼎玉典当铺,宝善长钱庄,在上海、汉口、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几乎包揽了米商借贷、汇兑申票、粤票的业务。李仲浩又是芜湖 *** 局总办。大宗米粮经其轮运出口,而且垄断了漕运。在八百里皖江地区,尤其是江北一带,李氏家族拥有数以万亩计的庄田,租稻转化为商品粮,水到渠成。总之,米市给李氏家族带来商机和巨额利润,也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勃兴。场面盛大的米市是沿着长河两岸铺展开的,城南米市尤其繁荣,县志云:自南关至浮桥皆米行,谓之南市。从富民桥南口东至芜关监督署,粮食仓库林立,还有道台衙库房,形成一条街,库子街之名由此而来。 *** 在来远铺南街,前至官街,后至阳明书院地。在江口北岸横街也有个米业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帮为主干的米商组织。张荫桓坐镇河南关道署,采取有效的公关措施,制订并落实 *** 引资的优惠政策,启动了芜湖米市,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功不可没。
现代芜湖大米市场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 *** 批准成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芜湖大米市场位于芜湖市九华北路金湾米市大厦内。西邻芜湖长江大桥、东邻芜湖机场、区内有5000吨粮食专用码头,交通便利,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1.6平方米,年服务成交粮食500万吨。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 *** 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环水绕、襟江带河的大自然环境,风光宜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代诗人李白、温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咏芜湖的传世之作。宋、元时传统芜湖八景已经形成。近年,芜湖人继往开来,又创建了新芜湖十景。新世纪初始,芜湖经济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诸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均呈兴旺发达的趋势。以境内青弋江为界,北片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知名大企业云集于此。南片有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文教、科技为重点项目建设已全方位推进。在南、北两 *** 之间,以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为轴心辐射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商机无限。芜湖人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必将在中国的长江之滨闪亮登 20世纪80年代,芜湖米市重新开埠。当时英国媒体也进行了相应的报道。英国曾经要挟晚清 *** 将芜湖部分地区划为其殖民地,现今芜湖范罗山顶仍然非常完好地保留着当时英国驻芜湖领事馆。英国 *** 曾经 *** 着近代安徽之一处对外贸易海关-芜湖海关,现今芜湖滨江工程已将位于原芜湖8号码头的近代芜湖海关大楼重新修葺一新,并将建立殖民地博物馆,以警后世。
三、孝顺镇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孝顺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 古镇。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县治,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历多次更迭,名为孝顺镇的时间始于北宋。元代设立驿站,明清时期曾称孝顺市、孝顺街。孝顺镇位于金东义西结合部,距离金华和义乌两座城市各23公里,是两市经济发展轴上的关键节点。镇内村多、人多、集市多,交通便利,浙赣铁路贯穿全境,每日有两对快速列车在孝顺火车站停靠。公路四通八达,北有杭金衢高速公路、03省道,东有金甬高速公路连接至义乌,西通金华、兰溪、衢州,南通武义、永康、温州,地理位置优越。
孝顺镇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设孝顺乡人民 *** ,1958年改为孝顺人民公社孝顺管理区管理 *** 会,1961年恢复区公所,1987年设建制镇,19 *** 年撤区、扩镇、并乡后成为孝顺镇。2000年,孝顺镇与鞋塘镇合并,成立新孝顺镇人民 *** ,至今镇区位于孝顺集镇,1999年迁至铁路北面新办公大楼。全镇设有七个办事处、115个行政村、911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居委会,共25984户、71549人。耕地面积52020亩,山林丘陵35000多亩,区域面积128.76平方公里。
孝顺镇地势北高南低,镇内为义乌江冲积平原,镇北平缓,镇南为南山林木茂盛地带,平原地带溪流湖塘交错,有五处小Ⅰ、Ⅱ水库,盆地外缘是已开发的红土丘陵,适合农、林、牧、渔、水果等产业的发展。
孝顺镇 *** 业繁荣昌盛。是浙江省百名强镇之一,金东区东部重镇。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0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3元。新引进企业300余家,现有企业近1200家。支柱产业有建陶、机电、化工、食品、轻工、纺织六大行业,其中电动工具、化工、建陶三大块经济产值达8亿多元,新兴塑料制品产值1.4亿元。拉链、玩具行业正在兴起,电动工具、紧固产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年均创汇4000多万美元。拥有国家、部级博览会优质产品6个,省优产品5个,国家注册商标20个,市、县知名商标100余个。通过 *** O9000认证企业5家。现有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3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2家。工业企业资产总额52277万元,员工总数10900人。镇北、鞋塘以东 *** B区新开发工业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洽谈投资,宁波与金华合资的海港管理机关大楼在此兴建。镇东低田以西的C区新开发工业园区已有14家企业投资落户,边建设边投产,势头旺盛。金山大道(即孝鞋公路)两侧商贸、工厂、机关、居民用房等陆续建设,规模初具。
孝顺镇近年来投资4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保护区改造。粮食播种面积35900亩,产粮20200吨,平均亩产600公斤;棉花4 *** 亩,产皮棉430吨;油料6000亩,产油590吨;芦笋2000多亩,产量1500多吨;水果16100亩(包括丘陵),产量1.5万吨,盛产柑桔、葡萄。
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孝顺镇是金华两头乌猪主要产地,年生猪饲养4.8万头,产肉 *** 0吨,家禽133.3万只,禽蛋310吨,奶牛1010头,产鲜奶3420吨。在金轮办起奶牛基地,成为李子园牛奶生产点。年产淡水鱼2100吨,年产淡水珍珠6980公斤,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工农业的昌盛带动了商贸业的繁荣。孝顺镇内有孝顺、鞋塘、低田三个传统集市贸易地,个体经商户2300多户,从业人员6300多人。建有综合、木材、家禽、水果蔬菜等六个专业市场,综合市场7000多平方米,固定摊位1000多个,年交易额6800多万元。家禽市场原占地8000平方米,年交易额4500多万元,决定扩大面积,目标建成浙中更大的家禽交易市场。
孝顺镇位于金东区东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5.98万人,镇 *** 驻后项。孝顺镇是个 *** 古镇。
关于金华鱼米之乡简介和中国的鱼米之乡是哪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