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黄山休宁状元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休宁县状元文化大会开幕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山休宁状元之乡和休宁县状元文化大会开幕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休宁县共有多少状元分别叫什么名字
休宁县共有十九个状元,具体如下:
字毅,号履斋,宋休宁县城玉堂巷人,寄籍宁国。嘉定十年(1217)状元。历任承事郎、吏部员外郎、吏部尚书等职,更高职位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加强战备以抗御元兵。后谪贬死于循州(今广东惠阳)。著有《履斋遗集》。《宋史》有传。
字号、生卒年不详,南宋休宁汊口人。武状元。历任监丞、滁州太守等职。曾奉诏出使金国。《休宁县志》与 *** 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武状元》均有传。
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休宁古楼村人,寄籍湖北襄阳。洪武二十一年(138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曾出使 *** (今 *** )。
字伯生,号十洲,明休宁城西门风湖街人,寄籍安徽太和。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1566年8月,在淮安为亡父母合墓守孝期间,曾组织乡兵抗击 *** ,声震鞔野。
字仲叙,生卒年不详,明休宁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武科状元。生来肩宽背阔,力大无穷。他精通武艺,特别善使铁鞭,人称铁 *** 。清兵入关后,曾随抗清义士金声抗击清兵。后出家为僧。
字丙章,号珑岩,清休宁瑶溪人,寄籍江苏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县)。(169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家居守丧。不复出仕。著有《慵斋文集》、《寻乐斋诗集》。《乾隆江南通志》、《中国历代名 *** 辞典》等有传。
字玉轮,号东山,清体宁城西门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得中中贡士,因回家奔父丧而未能参加殿试;三年之后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恩准补考殿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辞官归里,卒于扬州。
字度龄,又字杜林,号梅林,生卒年不详,清体宁梅林人,寄籍江苏常熟。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物品左春坊赞善。擅长书法,曾主编《湖广通志》和《江南通志》。著有《闲绿斋文稿》和《容安斋诗集》。
小名贵兆,字汝白,号慕斋、桧门。清休宁瓯山人,寄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史。主要建树在督办学政,选拔、培养人才方面。生 *** 好古,善于鉴别古代金石字画。著有《桧门诗存》。《清史稿》有传。
字湘蘅,号秋帆,清休宁闵口下毕村人,寄籍江苏镇洋县(今太仓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修撰、侍读、左庶子、陕西巡抚等职,官至湖广总督。位居地方军政要职,在 *** 抚恤、稳定边关等方面有一定功绩。
字日驾、小华,号蔚塍,生卒年不详。清休宁古林村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又奉召入值上书房。后在四川督办军粮病卒,追加三品按察使官衔。
字纯甫,清休宁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字荷之,号莲士,清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乾隆四十三年(1778)状元。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赠太子太师,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清史稿》有传。
字润民,号云壑,清休宁城西门人,寄籍浙江秀水(今嘉兴)。乾隆四十五年(17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人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著有《葆中书屋诗集》。
字署冰,号勿庵,清休宁洽阳(今属屯溪区)人,寄籍浙江归安(今浙 *** 州市)。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曾三次参与顺天乡试组织工作,一典江西省试,一督江苏学政,以文章取士,深得学子敬爱和嘉庆皇帝器重。《清碑传合集》有传。
字阅甫,号蔼人,生卒年不详。清休宁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嘉庆十三年(180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历任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乡试主考官,累宫四品侍读学士。道光年间请长假回乡侍奉父母而终。著有《玉树楼稿》。
字畹香,号湘圃,清休宁城北人,寄籍安徽天长。道光二年(1822)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曾任福建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等职。著有《望湖轩诗赋》。
字佩珩,号朗渠,清休宁松萝山东麓汪村人,寄籍江西彭泽县黄花坂新屋汪村(今彭泽县黄岭乡繁荣村)。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乡试正考官等职。著有《云帆霜铎联吟草》,编有《新安汪氏宗祠通谱》。
字慎之,号亦瓢,清休宁五城人,寄籍江苏江宁(南京)。光绪六年(1880)状元。幼丧双亲,历经磨难,曾教过书,当过太平军。由翰林院修撰官至四品侍读学士。后弃官经商。
二、中国清代休宁县一共出现了多少位状元
1、虽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休宁县在清代出了13个状元位居全国之首”的中国之一状元县纪录一直不被关注,现在,由于《新安晚报》的推波助澜,终使这笔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资源得以被珍视利用。“中国之一状元县”的灯箱广告,已经亮上县城齐云大道的灯柱。《中国之一状元县》一文刊发的当天,所有报刊亭里《新安晚报》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时未能买到报纸又欲先睹为快者,只得依仗复印件略解燃眉之急,仅县 *** 办公室就复印了几十份。
2、走近中国之一状元县,给笔者冲击力更大的,还是“县长派出 *** ,历经艰辛访状元”的趣事。胡宁,这位曾经出任过《黄山日报》总编辑的儒雅、年轻的状元县县长,不久前紧急派出了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汪顺生和县电视台记者黄永强两名 *** ,奔赴休宁状元寄籍地,寻访、搜集一切关于休宁状元的资料。
3、笔者见到了疲惫不堪的汪顺生,他们刚刚结束部分寻访工作回来休整。此次寻访地包括南京、苏州、常熟、太仓、上海、杭州、南浔和宣州等地,历时12天。他们一路风雨兼程,轻车简宿,每到一地,便马不停蹄地跑方志办,进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史料中钩沉寻觅,仅古籍史书就查阅了100多部。同时,他们又千方百计寻找到休宁状元当年的寄籍生活地,寻故居,访会馆,谒墓葬,问老人。由于紧张忙碌,黄永强染上病患一边打吊针一边还坚持工作,汪顺生则不顾劳累,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加快进程,终于初战告捷满载而归。
4、汪顺生告诉笔者:此次历经艰辛访状元,更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落实了寄籍外地的休宁状元的准确数字,获取到一批珍贵的休宁状元的之一手资料,对于学术界的一些质疑之处也找到了相应的有说服力的释疑解惑新佐证。他表示:待稍事休整后,他们还将南下江西等地,继续完成这份特殊的任务。
5、现在,笔者要向大家报告关于中国之一状元县状元的最新信息,这就是经过多方查访、考证,目前已知休宁县历史上一共出过19个状元,详情如下:
6、休宁县清代一共出了14个状元,除了原来已经列出的13个之外,还应增加一个黄思永。黄思永,宁慎之,休宁五城人,光绪六年(1880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寄籍江宁(今南京)。
7、这个新发现是汪顺生他们此次外出寻访中获得的,在一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下之一册·历代状元对策观止》著作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寄籍江宁的休宁籍状元黄思永的名字及简介。返回后,他们又在黄思永状元的故乡五城找到了他的故居程同太宅。据当地现年90高龄的 *** 荪老人回忆:过去在五城黄氏宗祠里是高悬着一块“状元及第”的匾额的,而两侧柱子上的楹联就出自黄思永状元之手。另外,当地现年87年的黄汉三老 *** 清楚地记得:五城古储门“康吉堂”大厅的匾额也是黄思永题写的。
8、因此,休宁县以清代共出14个状元的奇迹稳居全国之首,这个数字比孔夫子的故乡所出状元数还多3倍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之一状元县了。
9、其实,休宁县历史上一共出了19个状元,尚有宋代2个、明代3个,这5个状元的简况如下:
10、吴潜,字毅夫,县城玉堂巷人,宋嘉定十年(1217年)状元,授承书郎、镇东军节度判官等职,寄籍宁国。
11、程若川,汊口人,南宋某年武状元(具体年号不详),官至滁州府太守。
12、任亨泰,古楼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寄籍襄阳。
13、沈坤,字伯载,休宁人,明嘉靖二十年(1514年)状元,寄籍太和。
14、黄赓。字仲叙,龙湾人,明崇祯十六年(1 *** 3年)武状元。
15、让我们备感欣慰的是,虽经风雨沧桑,但休宁县大多状元遗迹却依然被保存到今天,这些状元遗迹包括:状元家乡故居,状元读书生活处,状元府,状元画像,状元著作,状元手迹,状元及第匾额和状元墓等。
16、状元故居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状元遗迹了,据有关部门核查,现已寻访并认定了17位状元的故居,并按文物保护要求一一建立了档案。这些分散在休宁城乡各地的状元故居,除了4栋为明代建筑之外,其余皆为清代徽派民居建筑,由于一直有人居住,加之县文物部门的工作,因此大多保护较好。
17、坐落在万安镇下水南村的金德瑛状元故居,是状元故居中规模更大的,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在大多均为二进三开间的状元故居中,这栋明代故居建筑显得气势轩昂些,这是一进五开间的楼房,尤其是天井上的一对石砌鱼池,面积有20平方米,更显出它的非同一般。
18、坐落在秀阳乡黄村的黄轩状元故居,是状元故居中工艺最美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梁架为露明造,平盘斗、驼峰等处有非常精美的雕刻,楼下梁坊和天花板上均有彩 *** 案,所有窗门上均有精美木雕。
19、在笔者见到的休宁状元手迹中,金德瑛状元的一篇酷似法帖的手迹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因为其书艺精湛,炉火纯青,尽显状元才气;而且更因为该件状元墨宝历经二百多年辗转珍藏,来之不易。2001年,为纪念休宁瓯山金氏眉公支第十五世祖总宪公金德瑛诞辰300周年,海内外金氏子孙五代人计60余人从四面八方奔赴休宁瓯山寻根问祖之后,联合编印了一 *** 文并茂的纪念册,纪念这位金氏如心堂的状元始祖。这件被金兆蕃带往海外当作传家宝珍藏的先祖亲笔手迹,终于不无戏剧 *** 地实现了它的从海外到内地的回归,作为一个巨大闪光点,收录在纪念册中。
20、走近中国之一状元县,最令人亢奋的消息要数筹建休宁状元博物馆了。
21、由休宁县人民 *** 编制的《休宁状元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已经编制完毕,这将是全国之一座状元博物馆。该状元博物馆将建在古韵盎然、风景如画、地灵人杰的休宁县万安镇车田村的山坡上、水塘旁,寓意休宁“好山出秀水,秀水育名人”的状元县现象。该状元博物馆将遵循“注重历史,立足环境,求精求美,突出特色”的原则,集状元于一炉,唱中华复兴之赞歌。
22、休宁状元博物馆将由8项主体工程和若干附属工程组成,这8项主体工程是:
23、复建还古书院,还古书院是当年休宁乃至古徽州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一座书院,初建于元末,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 *** 年),是休宁县自古文化昌盛、尚学崇教美德的物化标志,是 *** 休宁状元辈出现象的钥匙之一。复建后的还古书院,有中堂、后堂、藏书楼、文昌阁等建筑,其复建蓝图严格按照《还古书院志》中的图纸。
24、复建魁星阁。魁星俗称文曲星君,是古徽州读书人,崇拜的高中三元,科举及第的保护神,供奉魁星的魁星阁向为夺魁状元们最为感恩戴德之圣地。
25、复建休宁考棚。这是古代读书人参加 *** 的场所,是每一个进军状元目标者的之一个台棚、明伦堂、藏书楼等建筑群,届时还可通过实物了解中国科举 *** 中的考场大观。
26、复建进士石坊。能够到皇宫参加殿试的贡士被称作进士,而考出之一甲之一名的进士则为状元。在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 *** 废止的千百年间,全国历代共录取10万名进士,而休宁一县便占据620个席位。这同样是状元县的殊荣和骄傲,他们的名字、年份以及官衔将镌刻在重建的进士石坊上,为状元博物馆营造出一灿烂的氛围。
27、状元故居建筑群。这是对状元故居的易地集中保护与展示,每一个座状元故居都有一串动人的苦读书成才的故事,整条状元故居风景线就是一部激人励志的鼓劲曲。
28、新建休宁历史名人蜡像馆。休宁县不但状元辈出,而且名人众多,其中包括明初重臣朱升,文学家程敏政,医学家孙一奎,徽派篆刻鼻祖何震,剧作家汪廷纳,版画家胡正言,民族英雄金声,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淅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杨州八怪”之一汪士慎,哲学家戴震, *** 家汪由敦,数学家程大位,还有之一位登上西方大学讲坛教授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戈鲲化等。状元博物馆将以徽州祠堂式布局、穿廊式排列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展示出20位休宁历史名人的全 *** 蜡像雕塑,并配以生平事迹介绍。
29、新建近代与现代名人蜡像馆。该馆展示的休宁名人蜡像,既有辛亥 *** 烈士程家柽、爱国人士金慰农、红军烈士胡有记等 *** 志士,也有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如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良骏、许根俊、洪德元、汪耕、汪堃仁、江菊渊和汪燮卿等,借以教育后人为国建功立业。
30、在状元县现象的诸多成因中,地灵人杰、重教尚学的优良传统和育才氛围是较为主要的。走近今日状元县,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传统和氛围又在谱写新篇,这就是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休宁县“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
31、这个堪称状元县创举的“311+1”助学成才工程的内容是:由3名院士、10名博士、100名教授、1000名休宁中学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千人助学成才活动,扶持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中学学业。在更广的范围内,通过这项工程,实现“深山孩子下山读书, *** 和社会买单”以及“让面临辍学的 *** 继续学业,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的承诺。
32、这项助学成才工程的正式启动,是以2002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 *** 孺、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吴耀华和安徽大学副教授刘伯山应聘担任“休宁县‘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发起人并发出 *** 为标志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反响强烈,捐款踊跃,进展迅猛。原 *** *** 会副 *** 长、休宁籍著名旅外人士孙起孟欣然命笔为这项德政民心工程题词:“扶贫、助学、成才”,《中华 *** 时报》副总编辑黄国华和希望工程特约记者解海龙欣然出任工程社会发起人,一大批休宁中学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爱心如潮助学成才。在2002年9月20日的“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首批资助仪式上,休宁中学的37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人获得了500元的资助款。现在,“311+1”千人助学成才工程已经成为今日状元县里的一道感人的风景线,“愿山里的孩子早日成才”(黄山市委 *** 臧世凯批示语),让状元县的明天更加精彩。
33、胡宁县长告诉笔者:感谢《新安晚报》为休宁状元县文章破了题,下一步他们将把这篇文章做出新创意、做出高起点、做出大手笔。日前,“状元后裔故乡行”、“神州状元休宁游”和“状元县现象论坛”等一批项目已经拟定,在我们的《走进中国之一状元县》的报告中,您将能领略其风采。
三、休宁,中国之一状元县
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科举时代,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者,方称状元。状元及第,不仅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极高的荣誉。全国读书人无数,但蟾宫折桂者仅一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2、清代金榜中,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科金榜,第十五卷写着:“之一甲之一名,黄轩,江南休宁人。”休宁,位于安徽省最南端,隶属黄山市,面积仅2000余平方千米,人口27万。这样一个地远人稀的小县城,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出了19名文武状元。全国近1300年中,共出状元800多名,平均每三个市县才有一名;而休宁一县就出了19名状元,堪称“中国之一状元县”。
3、休宁是古徽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北倚黄山山脉,典型的山区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建县,已有1800年历史。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休宁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闻名遐迩。
4、休宁状元的头一炮是由当地大族吴氏家族打响的,南宋后期名臣、官至左丞相的状元吴潜出自休宁县城玉堂巷。自此之后,休宁人中状元之风一发不可收拾,有程若川、任亨泰、沈坤、黄赓等众多才子。
5、古徽州人极其重视教育,徽州社会亦商亦儒,贾儒不分,士大夫之家也会以商贾游于天下。徽州人经商成名后,为了强化自己儒商的特色,会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并建书楼、兴文会、办诗社,这其中以教育为重。
6、休宁自古文风昌盛,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乡,书院、私塾星罗棋布,“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休宁较早就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木刻出版业,至今仍有不少当年书业作坊的遗址散落于村落中。
7、这种对读书人身份归属感的追寻不断推动着徽州人,使得他们一代代书香相承。徽商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为徽州文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8、休宁境内还有一座道教名山——齐云山。齐云山供奉着北方真武大帝,风景绮丽,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
关于黄山休宁状元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