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第二个字是脱的成语

byrjxz 成语 13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的问题,以及和第二个字是脱的成语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有哪些
  2. 第二个是色的四字成语
  3. 第四个字是色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一、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有:声色俱厉、古色古香、行色匆匆、国色天香、秀色可餐。

2、释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3、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明帝纪》: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白话文: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一定要让他说出话来。)

2、释义:形容器物、书画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致的色彩、情韵。

3、出处: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白话文:古画的色彩和泼墨,有的是淡黑色,就积尘所形成,有一种古典的可爱。)

1、拼音:xíng sè cōng cōng

2、释义: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形容出发前的行动神态匆忙急促。

3、出处:唐·牟融《送客之杭》:行色匆匆不暂留。(白话文:出发前的行动神态匆忙急促,不打算停留。)

1、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2、释义: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 ***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3、出处:唐·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白话文:早晨天际被红霞染遍,聚会开始,大家举杯,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衣服被各色的酒香、花香沉浸。)

2、释义:指妇女姿色美丽 *** ;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3、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白话文:鲜嫩丝滑的肌肤,秀丽明媚的美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色俱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色古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色匆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色天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秀色可餐

二、第二个是色的四字成语

1.【第二个是如的四字成语要2个以上】

爱如己出、爱如珍宝、安如盘石、安如磐石、安如太山安如泰山、辨如悬河、炳如观火、炳如日星、不如归去齿如编贝、齿如含贝、齿如齐贝、呆如木鸡、动如参商动如脱兔、洞如观火、多如牛毛、奉如神明、肤如凝脂福如东海、诟如不闻、汗如雨下、浩如烟海、和如琴瑟恨如头醋、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恍如梦境、恍如梦寐急如风火、急如星火、疾如雷电、疾如旋踵、坚如盘石坚如磐石、皎如日星、尽如人意、敬如上宾、口如悬河烂如指掌、傫如丧狗、泪如泉滴、泪如泉涌、泪如雨下量如江海、燎如观火、了如指掌、凛如霜雪、马如流水马如游龙、马如游鱼、美如冠玉、面如傅粉、面如冠玉面如灰土、面如满月、面如凝脂、面如死灰、面如土色邈如旷世、明如指掌、末如之何、谋如涌泉、穆如清风难如登天、弃如敝屣、恰如其分、亲如骨肉、亲如手足轻如鸿毛、色如死灰、声如洪钟、势如劈竹、势如破竹。

爱如己出、爱如珍宝、安如盘石、安如磐石、安如太山安如泰山、辨如悬河、炳如观火、炳如日星、不如归去齿如编贝、齿如含贝、齿如齐贝、呆如木鸡、动如参商动如脱兔、洞如观火、多如牛毛、奉如神明、肤如凝脂福如东海、诟如不闻、汗如雨下、浩如烟海、和如琴瑟恨如头醋、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恍如梦境、恍如梦寐急如风火、急如星火、疾如雷电、疾如旋踵、坚如盘石坚如磐石、皎如日星、尽如人意、敬如上宾、口如悬河烂如指掌、傫如丧狗、泪如泉滴、泪如泉涌、泪如雨下量如江海、燎如观火、了如指掌、凛如霜雪、马如流水马如游龙、马如游鱼、美如冠玉、面如傅粉、面如冠玉面如灰土、面如满月、面如凝脂、面如死灰、面如土色邈如旷世、明如指掌、末如之何、谋如涌泉、穆如清风难如登天、弃如敝屣、恰如其分、亲如骨肉、亲如手足轻如鸿毛、色如死灰、声如洪钟、势如劈竹、势如破竹。

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第二个字是脱的成语-第1张图片-

释义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 *** 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示例(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面不改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相关百度“面不改色”谷歌“面不改色”

三、第四个字是色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1、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 *** 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2、意思: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3、出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4、意思: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5、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6、意思: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7、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8、意思: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9、出处: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10、意思: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 *** 的脸色。

11、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2、意思: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13、出处:《尚书·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14、意思: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

15、出处:《魏书·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侯色,不能有所执据。”

16、意思: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17、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 *** 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 *** 。”

18、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19、意思: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20、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21、意思: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22、出处:《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23、意思: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24、意思: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25、出处:《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26、出处:《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27、意思: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28、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 *** 者也。”

29、意思: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30、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31、意思: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32、意思: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33、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34、意思: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35、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36、意思: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37、出处: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 ***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8、意思: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9、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 *** 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40、意思: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41、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42、意思: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43、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44、意思: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45、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46、意思: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 *** 的样子。

47、出处:《老子》:“五色令人目盲。”

48、意思: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49、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50、意思: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51、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52、意思: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53、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54、意思: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55、山光水色shān guāng shuǐ sè

56、出处:唐·白居易《 *** 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57、意思: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58、出处:《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59、意思: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60、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1、意思: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62、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63、意思: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 ***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65、意思: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66、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67、意思: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68、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69、意思: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OK,关于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和第二个字是脱的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成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