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关于三十岁的歌曲,歌词中有三十岁的歌曲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适合三十岁女人听的歌曲
音乐是医生,帮我们调解心情,使我们永远快乐;音乐是奇 *** ,帮我们排解烦恼,总是使我们心旷神怡,那有哪些适合三十岁女人听的歌曲呢,和我一起来看一下吧!,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适合三十岁女人听的歌曲。
14.爱就一个字《 *** 》动画 *** *** 曲
10.浪花一朵朵《夏日么么茶》 *** 主题曲
14.失恋阵线联盟《火锅英雄》 *** 配乐
17.一辈子的孤单《粉红 *** 》电视剧主题曲
二、不怕少女玩 *** ,就怕女人三十岁是什么歌曲
1、不怕少女玩 *** ,就怕女的三十岁是出自歌曲《磕儿》。
2、《嗑儿》是酒疯作词,张天赋作曲,金久哲演唱的一首歌。一句“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唱出了北方人民豪爽爱酒的 *** 格。金久哲把《嗑儿》的整体味道把控在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平衡。唱出了实实在在地社会,唱出了地地道道的真理。
3、不怕渣女玩 *** ,就怕女人三十岁。
4、你不懂的她都懂,你不会的她全会。
5、成熟稳重有韵味,让你迷恋又沉醉。
6、收放自如很到位,要玩套路你不配。
三、适合三十岁听的歌曲
音乐是弹拨者的低吟浅唱,音乐是舞蹈者的个 *** 张扬,唱出来的歌曲是歌唱者的心情流淌,那有哪些适合三十岁听的歌曲呢,和我一起来看一下吧!,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适合三十岁听的歌曲。
7.不能跟 *** 说的话范玮琪&刘若英
13.叶问王蓉&老猫&杨望
19.普通D *** CO(跨年演唱会)李宇春
四、三十岁的男人歌曲
1、过了三十岁的男人是来自黄勇演唱的《男人花》。
2、《男人花》是由山野作词、作曲,黄勇演唱的歌曲,编曲是关剑,发行于2015年1月7日。收录于同名专辑《男人花》中。
3、“一代歌后”梅艳芳用一首温婉细腻的《女人花》,诠释出女人外刚却内柔的敏感与寂寞,打动不少女人心。
4、如今,音乐金牌 *** 人、著名歌手、演员、主持人四重身份的李昊瀚(山野),以男人视角一人包揽词曲创作及演唱。
5、以一首全新演绎的单曲《男人花》杀回乐坛,仿佛是穿越时光的一次邂逅,又或是男女心灵碰撞的一次火花,这首铁面柔情的歌曲唱出男人的豪情壮志与责任感,可谓男 *** 终于有了自己的心声之歌。
五、三十岁又怎样四十岁又何妨歌名叫什么
1、 *** :这首歌的歌名是《关于老去的事》。
2、这个问题其实是一句歌词的提问,关于三十岁、四十岁的人生阶段,歌曲表达了无论年龄如何增长,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我和梦想的态度。这句歌词反映了歌曲的主题之一,即面对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3、首先,这句歌词中的“三十岁又怎样”和“四十岁又何妨”,意味着不论到了什么样的年龄阶段,都不应该被年龄所 *** ,不应该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放弃追求。这是歌曲传达的一种人生哲学,鼓励人们在任何年龄阶段都要有追求和梦想。
4、其次,《关于老去的事》这首歌可能通过不同的歌词和旋律,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不同感受和思考。这句“三十岁又怎样四十岁又何妨”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强调了不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前行。
5、最后,歌曲名称《关于老去的事》已经表明了其主题与人生的衰老有关。而具体的歌词内容可能还包含了对人生的其他感悟和思考,比如面对生活的挑战、坚持自我等等。这句被提问的歌词,可能是歌曲中强调年龄并不是 *** 人们追求和梦想的障碍的一部分。
6、总的来说,这首歌通过其歌词传达了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无论年龄如何增长,我们都应该保持追求和梦想,继续前行。
六、演唱《三十里铺》歌手的资料及歌曲的相关 ***
1、那是1939年,我14岁,正是 *** 战争最激烈的时候, *** 占领了山西柳林,常到黄河岸边要攻打陕北。当时,战火连天,人民生活痛苦。父母带上我们几个孩子移迁到三十里铺给人家扛长工。
2、初到三十里铺,人地两生,但天下 *** 是一家,有给借粮,有给送衣,维持我们度过艰苦的生活难关,就是他小名叫歪儿大名黑增志,和我家不远的邻居,比我大三岁,常帮助我做些生活。那时男女有别,封建礼教严重,我和他没有啦过一句话。有一次我和村里的姑娘摘苦菜,与一只恶狼相遇,是他勇敢赶走了狼,使我化险为夷。为了感激他,我给他做了一双鞋,后来有人说我们很相配,为我俩当媒人,但他 *** 嫌我们家 *** 多,怕儿子受拖累,不同意。
3、后来我们也产生了爱情,正好 *** 军征兵,我暗中动员他去当兵,摆脱父母的管教,结果他当了兵。三年未归,后来听说他在新疆找了工作,也结了婚。我看也无望了,在父母的关照下嫁给了黑有财,一个勤劳善良的年轻人,婚后我们感情很好,生活愉快。
4、提起陕北知名度较高的地方,“绥德”(县)应有一席之地。一是因为它那“米脂婆姨绥德汉”的美誉,二是流传甚广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就在绥德。前者是夸赞绥德男人的英武,后者是讲一个爱情的故事。
5、记者怎么也没有想到,9月14日那天在陕北采访时,竟然见到了《三十里铺》中的女主人公、60多年前的传奇女人“四妹子”。
6、著名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来自于上世纪40年代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7、三十里铺村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东部,是一座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因距县城30里路而得名。1937年,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有一对年轻人相爱了。男的叫郝增喜,是郝家的三儿;女的叫王凤英,是王家的四女子。两人从小 *** 耍、一起长大,都是思想进步的好青年。凤英长得俊俏活泼,敢在村里村外抛头露面,一些封建守旧的人很看不惯。由于绥德是通往秦、晋、蒙、宁四省公路的咽喉要道,过往的 *** 特别大,一些新思想也不断地影响着增喜和凤英,他们常喜欢和 *** 队伍中的 *** 接触,参加一些宣传、鼓动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感情,私定了终身。这在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陕北青年婚烟的状况下,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动,自然遭到村里人的非议。郝增喜的父母受不了 *** 的压力,又嫌凤英家太穷,死活要拆散他们。
8、为让凤英死心,郝增喜的父母为儿子物色到了对象。不久,郝增喜 *** 与父母包办的常秀英结了婚,王凤英得知后大 *** 。在家庭的 *** 之下,郝增喜和王凤英就像两棵深根树,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互拥有。
9、1940年阴历2月里的一天,增喜要参军离家了。他看着心中的 *** ,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凤英则站在自家的土坡上,望着远去的心上人热泪长流……此情此景激发了当地民歌手常永昌的灵感,于是他迅速创作出《三十里铺》:“提起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交了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
10、由于这首歌采用了信 *** 的曲调,四乐句单乐段结构,音调开阔舒展,速度舒缓,节奏有切分特点,抒情 *** 、倾诉 *** 很强,再加上反映的是真人真事,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深沉,一下就博得了庄稼人的喜爱,很快流传开来,并随来往赶牲灵的人们带到四面八方。
11、郝增喜走后,王凤英和他失去了联系。第二年,父母作主将女儿嫁给了绥德县辛店乡黑家洼村的一个农民。
12、1942年,郝增喜给一位名叫崔世军的 *** 当警卫员时来到延安,作为参军青年的 *** , *** 曾接见过他。
13、上世纪50年代,著名音乐家王方亮将《三十里铺》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并亲自指挥陕北民歌合唱团在京公演,引起轰动。由于这首歌曲调 *** 悱恻,歌词幽怨哀婉,几代人唱下来仍魅力不减,成为中 *** 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14、郝增喜解放后回家务农,1997年去世。
15、凭着“国家”“北京”两个词在“四妹子”心中的分量,凤英老人生平之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6、9月13日,记者在陕西省榆林市采访时偶然得知《三十里铺》里的人物原型“四妹子”依然健在。
17、我太想见见“四妹子”啦!“职业病”驱使我马上与绥德县委宣传部取得了联系。我多么希望告诉全国的读者,几十年前的“四妹子”现在是啥样儿?
18、9月14日上午我赶到绥德县城,县委 *** 、宣传部长张少生立即陪我驱车赶往离县城仅十几里路的“四妹子”家。路上我得知:“四妹子”是中国浩瀚民歌海洋中惟一还健在的人物原型,今年已经78岁。上世纪90年代,她还当过绥德县 *** *** ;1996年我国发射的人造卫星里,就装有《三十里铺》的歌曲。张少生还告之,其实我这趟来采访是没有太大把握的,因为老人一生从不见记者。不过现在机会不错,前几天绥德县委和县 *** 领导专程到辛店乡黑家洼村看望了老人及家属,并现场召开办公会议解决了她家的困难,决定给老人每月发600元“工资”。据说老人这几天心情挺好。
19、黑家洼是个坐落在深山中的小村庄,七沟八梁一面坡,环抱着排排窑洞。汽车顺蜿蜒起伏的黄土道行驶,沿途的梯田和山坡上长满了苹果树和枣树。路边几位正在晒枣的老乡非常爽快,当我们问路时,抓起一把把枣塞给我们。
20、老人一生养育了三儿两女,我们先到的是她二儿子家,家中陈设虽然简单却干净整齐。二儿媳李爱珍热情地迎上来,见了面先告诉我县上给老人提高“待遇”的事情,并马上找人到离她家百十米远的三弟家去喊婆婆。等待中我注意到桌面玻璃下压着30多张照片,都是老人的孙男弟女们,那时髦儿劲,一点不差城里人!尤其是长孙小两口在县城牌楼前那亲亲热热的样子,准让当年的凤英恨自己生不逢时!
21、20多分钟后,一位黑瘦的老人出现了,传奇中的“四妹子”缓缓地朝我走来!她那饱经风霜的模样,让我莫名其妙地心酸起来:“人说咱二人天配就,你把 *** 闪在半路口……”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凤英,生生与心上人分开的心情谁能理解?
22、进门后,老人指着我问她的媳妇:“这是谁?”媳妇答:“国家大报的记者,从北京来的。”正在我不知道老人对我会抱以什么态度的时候,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我一直认为是“国家”、“北京”这两个词在老人心中的分量,让她立刻“认”了我!),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儿子咋就走在我前头啦?他才46呀。”在她的哭诉中,我知道了老人的三儿子患了白血病,几个月前刚刚离她而去。我把老人搂在怀里,感受着那颤抖着的瘦弱身躯中蕴藏着的巨大悲痛,感受着我们之间的缘份!看着老人那痛苦的样子,我相信,除了老年丧子的凄凉,老人的泪水中可能还夹杂着对自己不公命运的难言之隐。我轻轻地拍着她的羸弱的后背,泪水模糊了双眼……。
23、待老人渐渐平静后,我们聊了起来。先是说说家里的情况,又唠起眼前站着的孙子媳妇张小红和孙女黑娟娟。当我得知她俩都呆在家里没事干时,就给姑嫂俩讲外面的世界,劝说她们到发达地区打工。老人显然是听进去了,她不停地对我说,你帮助找个可靠人,把他们送出去。我郑重地答应了她。为了逗老人开心,我在本子上写下“王凤英”三个字,她摇摇头说不认识。但是令我惊奇的是,78岁饱经磨难的老人,竟然耳不聋、眼不花,特别是那一口好牙!
24、我对她说:“你是‘名人’,出去还有影响呢。”谁知老人立即反问我:“名人为啥还在受穷?”
25、拉话的时间挺快,不知不觉到下午一点钟了。老人显然不希望我马上离开,非拉着我去看她住的地方,并递给我一袋子大红枣:“自家树长的,拿上回去吃。”可能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精彩世界感染了老人,当我们往坡下走的时候,她忽然停住脚步,死死拉住我的手,大声对我说:“我想到北京‘串一回’,我身体很好,啥都能吃,不晕车。”
26、老人浓重的陕北口音和道地的方言让我没能马上闹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可旁边一直没有做声的张少生闻听此言却激动起来,对我说:“老太太要去北京啊,这是托你哪。哎呀,前几个月 *** 记者要接她去北京做节目,她死活不肯,不理人家,硬是让人家的节目 *** 的照片啊。这回是她自己提出要去啊!”我这才明白了“串一回”的意思,连连说:“没问题、没问题,我答应你,一定带你去。”当时我心里想,她一辈子受了这么多苦,连绥德县都没出过!我要尽力让她在晚年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生活的幸福!我对她说:“你是‘名人’,出去还有影响呢。”谁知老人立即反问我:“‘名人’咋还这么受穷?’’她当时问话的那个眼神,那份执著,让我似乎看到了当年“四妹子”那固执的模样。
27、老人的生活确实很苦,她家的情况已经说明了一切。张少生心情很沉重地对我说,绥德是 *** 老区,现在经济还相当落后,去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仅2000多万元。为使老区群众尽快脱贫,县上已经把“三十里铺”规划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村,并准备将该村作为一个综合 *** 的旅游资源来保护开发。
28、张少生的说法随后得到证实。我在返回西安的途中看到《榆林日报》一则报道:“绥德县把开发利用‘三十里铺’文化品牌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工程来抓,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赞赏。在市旅游部门的推荐下,该县将于今年11月份参加‘2004陕西· *** 经贸合作旅游展’洽谈活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这一优势来进一步宣传绥德,在发展县域经济及 *** 引资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现在,县上已把三十里铺村规划为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村,重点突出文化内涵,作为弘扬陕北文化、宣传绥德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窗口。同时配套饮食、娱乐、民俗文化观赏等项目,在三十里铺村中择优培训一批文艺人才,组成一支群众 *** 业余文艺表演队伍,将该村作为一个综合 *** 的旅游资源来开发。”
29、“四妹子”真是问得对,问得好,守着这样一个文化品牌受穷实不应该。
30、“四妹子”你知道么,这张牌一旦出手,你想不出去“串一回”都难啊!你准备好了吗?
31、我心下发誓一定陪着四妹子“串”一次北京。只是,这能弥补她一生之痛么?
32、“四妹子”对记者说“要上北京串一回”。
33、回程的路上,我的心情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在绥德黑家洼村的山洼洼中,我感受到了原始的韵味,生命的律动。凤英老人站在山坡上送我时,一直向下眺望的情景,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切换到60多年前那难忘的一幕:“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四妹子脸盘上灰不塌塌(陕北话心情不好脸色难看的意思),有心拉上知心话,又怕人笑话……”想着我们这一代因 *** 恋爱而组成的幸福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想着老人一代终生不愿示人的苦衷,我的眼睛一次次地涌上既酸楚又幸福的泪花。
34、张少生说,今天真想不到老太太配合得这么好。1995年时,《陕西日报》有个高级记者叫葛新德,来这里采访“四妹子”硬是没成。这些年,来了多少记者啊,谁都没见上。哎,你今天采访到的,是“独家新闻”啊。张少生还说,你们是国家大报,你好好写写“四妹子”,让更多的人关注她和《三十里铺》吧。我心下发誓一定陪着四妹子“串”一次北京。只是,这能弥补她一生之痛么?
35、在绥德,记者还听说了有关“四妹子”的好几种版本,但是,由于凤英老人的缄口,始终无人得知事情的 *** 。于是有朋友埋怨我为何不抓住机会向老人问个详细,说那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我对朋友谈了两点想法:一、那个永远属于她自己的秘密,还是深深地埋在“四妹子”的心底吧。二、我更愿意将《三十里铺》看作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无论歌中所述事件究竟是什么样子,凤英老人都应被看作是那个时代敢于反抗封建传统的 *** 人物,她值得我们珍惜。
36、《三十里铺》这首民歌,半个多世纪以来广为传唱,歌中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过无数人,但也曾给歌中“四妹子”的原型王凤英带来痛苦、烦恼和歧视,成了一个女人从妙龄少女到耄耋老妇生命中的悲喜剧……
37、“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见(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传唱至今的民歌《三十里铺》描写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上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是爱情和爱国的统一。歌中唱的是“四妹子”和“三哥哥”的恋情,“四妹子”的原型是村里的王凤英。但是,这首歌却给王凤英带来几十年的痛苦、烦恼和歧视。
38、据1995年曾采访过王凤英的《陕西日报》记者葛新德介绍,《三十里铺》之所以让王凤英蒙羞,是因为陕北民间历来有唱酸曲(荤段)的风俗,最初的《三十里铺》被赶牲灵的人一路走一路唱、一路唱一路编,越编越“荤”,越续越长,歌词一下子被扩充到42段。
39、1995年9月4日,葛新德为此专门给当时的绥德县县委 *** 罗金祥写了一封信,信中提道,“历史遗留下的遗憾,应在我们这一代结束。让‘四妹子’获得精神解放的重担,历史地落在您的肩上”。7天后,罗金祥 *** 专程看望了“四妹子”王凤英。1996年4月,王凤英被增补为县 *** *** 。
40、2004年12月8日,本报记者从三十里铺村再走15里山路之后,终于到达绥德县辛店乡黑家中洼。出人意料的是,村里人不太愿意告诉王凤英的家在哪,而且对打听王凤英事情的人显得有些反感。经过采访,记者终于弄明白,原来是封建意识作祟,一些人觉得 *** 恋爱不光彩。
41、经过再三说服,记者的诚意终于打动了王凤英的二儿子黑永飞,答应带记者去见 *** 。走进窑洞,78岁的老人盘腿坐在炕上,一边纳鞋垫,一边和邻家老人拉家常,两个娃娃一个在地上一个在炕上玩闹,那是她的重孙孙。王凤英现在身体还好,耳不鸣眼不花,还能自己洗衣做饭,老伴5年前去世后她一直独居。大儿子在西安做生意,平日的生活由二儿子黑永飞照料。前年她的窑洞出现险情后,一直住在因病去世的三儿子家里。老人现在最发愁的,就是三儿子看病时欠下的3万多元外债。
42、据老人回忆,1939年为躲避战火,14岁的她和父母从山西柳林流落到绥德三十里铺给人家扛长工。初到三十里铺,人地两生,但天下 *** 是一家,有的借粮,有的送衣,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三哥哥)小名叫歪儿,大名黑增志,家和我家不远,比我大三岁,在生活上常帮助我们。那时男女有别,封建礼教严重,我和他没有拉过一句话。有一次我和村里的姑娘挖苦菜,与一只恶狼相遇,是他勇敢赶走了狼。为了感激他,我给他做了一双鞋。不久有人说我们很相配,为我俩当媒人,但他 *** 嫌我们家穷,怕儿子受拖累,不同意。后来我们产生了爱情,正好 *** 军征兵,我便暗中动员他去当兵,摆脱父母的管教,谁知他一去未归。我由父母包办嫁给了黑有财,一个勤劳善良的年轻人,婚后我们感情很好。”
43、《三十里铺》虽然唱遍了全中国,也曾湿润过无数人的眼眶,但却让一个女人背了半个多世纪的冷嘲热讽。进入21世纪,绥德县 *** 决定把这首民歌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开发,2003年县剧团编排了大型歌剧《三十里铺》,县文化局每月也发给王凤英600元工资。2004年11月5日至7日在北京海淀剧院举办的“原声黄河”西部十大歌王歌后演唱会上,在演唱那首以她为原型的《三十里铺》时,王凤英出现在演唱会现场,让全场的歌迷激动不已。
44、《三十里铺》的爱情故事是真实的,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又有多少“三哥哥,四妹子”别无选择地演绎着一幕幕生死离别的凄美故事。祝福您:永远的四妹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