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成语典故,老子的典故有哪些

byrjxz 成语 39

大家好,关于老子成语典故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老子的典故有哪些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功居不成成语
  2. 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3.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一、功居不成成语

1、功成不居(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周·老子《老子》。

2、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指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多用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3、老子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假如失去了对立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就不存在了。老子说“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有丑了;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这就有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产生,难和易对立形成,长和短对比出现,高和低互相存在,音和声对立和谐,前和后不能分离,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4、因此,圣人用无为来处世,用不言来教导,任凭万事生长变化,不去管它,生养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图报答,事业成功了但不夸耀,正因为不夸耀,所以他的功绩永不失掉!”

5、成语寓意:成语告诉人们,无论在学校或者社会上都不应该是为了报酬而去做好事,应该学习老子“功成不居”的精神,尽管当下或许没有得到一时的荣誉或者酬劳,但是长久却能赢得人心与尊重。

6、“功成不居”与“虚怀若谷”的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形容心胸宽广十分谦虚的意思,区别在于“功成不居”主要侧重于建立功勋的人不居功,不重视名誉利益;而“虚怀若谷”多用来形容具有满腹经纶的学者,非常谦虚,心胸开阔。

7、春秋时期,范蠡、文种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国,杀夫差。功成之后,范蠡对文种说:“我听说以阴谋成功的人,必定会有阴谋祸患重复在自己身上。灭吴国,杀夫差,是我和你的阴谋。大王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乐。我准备退隐,你意下如何?”

8、文种说:“天地对万物春生冬杀,万物难道反而能致祸天地吗?先贤说过,圣人不应该独善其身,而应该除害兴物。兴物自然要除害,所以黄帝杀蚩尤,舜去四凶。我们灭掉吴国,成就越国的霸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哪里会有祸呢?何况大 *** 以灭吴之功封赏你我,必定有始有终,你不必退隐吧。”

9、但是范蠡还是坚持带上珍宝珠玉和妻子儿子,乘船浮海而去,再也没有回来。然而正如范蠡猜测的那样,他走了没多久,勾践就杀了文种。

10、范蠡一家来到齐国,他改名为鸱夷子皮,与儿子一同在海边种植农作物,时间不长,就有数万的家产。齐人听说他很贤能,就要请他做相国。范蠡叹息道:“持家则得千金之财,做官则至卿相之位,这是像我这样一个布衣所能达到的极点,还有什么要求呢?久居尊名,这是不祥的征兆啊!”便将财产分给好友、邻里。

11、陶城是当时天下的贸易中心,交通便利。范蠡自称陶朱公,与儿子在这里做起了买卖,没多久钱财便以千万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范蠡开始周游天下,道教中传说他百余年后,于洛阳北邙山成仙而去。

二、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1、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 人物,那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家有认识的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相关内容。

2、 1)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 3)老子天下之一:出自 *** 《反对 *** 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之一。”

5、 4)欲取姑予: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6、 5)不皦不昧: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7、 6)惨礉少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8、 7)博者不知: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 8)甘食好衣: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0、 9)跨者不行: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1、 10)老子婆娑:出自《晋书·陶侃传》:“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12、 1)老子长孙:出自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人在战地,各自为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13、 2)哀兵必胜: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魏·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14、 3)爱素好古:出自先秦·李耳《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5、 4)功成身退: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16、 5)革凡成圣:出自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 *** *** ,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17、 6)金玉满堂: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8、 7)大器晚成: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19、 8)将夺固与: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20、 9)智圆行方:出自《文子·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

21、 10)知荣守辱: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22、 11)知止不殆: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3、 12)知雄守雌:出自先秦·孔子《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24、 13)自知之明: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25、 14)知足不辱: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6、 15)知足常乐: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7、 16)芸芸众生: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28、 17)指树为姓:出自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29、 18)指事类情: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30、 19)紫气东来: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 *** ,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31、 20)朝梁暮晋:出自五代冯道为相,历五朝八姓,于丧君 *** 略不在意。自号长乐老,着《长乐老自叙》,历陈官爵以为荣,时论卑之。元刘因有《冯道》诗讽之曰:“ *** 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32、 1)知白守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33、 2)言者弗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34、 3)言者不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35、 4)余食赘行:出自《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36、 5)见素抱朴:出自《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37、 6)一家之辞:出自《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38、 7)秀才不出门,全知天..: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39、 8)无名之朴: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40、 9)深根固柢: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有 *** ,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41、 10)玄之又玄: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2、 11)相去几何:出自《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43、 12)虚怀若谷:出自先秦·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44、 13)洗垢索瘢:出自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 *** 》:“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45、 14)小国寡民: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老子成语典故,老子的典故有哪些-第1张图片-

46、 15)相差无几: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47、 16)无中生有: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8、 17)无为自化:出自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49、 18)无乎不可:出自 *** 《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

50、 19)思归其雌:出自语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51、 20)天道好还:出自先秦·李耳《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52、 21)天网恢恢:出自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53、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4、 23)天王老子:出自柳青《创业史》之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55、 24)天大地大: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56、 25)天道无亲:出自《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7、 26)恬淡无欲: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

58、 27)天长地久: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9、 28)慎终如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0、 29)戎马生郊:出自《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61、 30)身退功成: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三、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典故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2、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3、典故出自:《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5、典故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6、成语解释: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得暂且先给他。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7、典故出自:《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成语解释: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9、典故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0、成语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11、典故出自:《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2、成语解释: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13、典故出自:《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14、成语解释:安: *** ;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 *** 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15、典故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6、成语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17、典故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8、成语解释: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19、典故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0、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关于老子成语典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典故 老子 成语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