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不足的成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升的成语

byrjxz 成语 54

其实经验不足的成语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升的成语,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经验不足的成语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形容经验不足的成语
  2. 形容经验低的成语
  3. 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四字词语

一、形容经验不足的成语

1、初出茅庐、羽毛未丰、少不更事、少不经事、不经世故

2、一、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3、【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4、【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之一功。”

5、【译文】:只需惊破曹 *** 胆,新露头脚的之一功

6、二、羽毛未丰 [ yǔ máo wèi fēng ]

7、【解释】: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8、【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9、【译文】:我听到的,毛羽不丰满的人不可以高飞

10、三、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11、【解释】: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12、【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种榆水 *** ;成长何容易?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骤;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以当重任。”

13、【译文】:种榆水 *** ;成长不容易?截承露盘金;袅袅不自己突然;说年轻不懂事的人;没有什么涵养;而突然受到提拔;因为当重任。

14、四、少不经事 [ shào bù jīng shì ]

15、【解释】: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16、【出自】:唐魏征《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17、【译文】:我的儿子年纪小,经历的事情不多

18、五、不经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19、【解释】: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20、【出自】:近代 *** 《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二、形容经验低的成语

1、九折臂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2、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 *** ,则成良医。”

3、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4、出处:宋·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5、饱经沧桑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6、出处:王蒙《轮下》:“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饱经沧桑,眼角皱纹细密如网。”

7、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8、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9、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10、出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11、饱经世变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12、出处: *** 《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13、饱经世故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14、出处:宋·陆游《书兴》诗:“占得溪山卜数椽,饱经世故气犹全。”

15、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16、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17、饱经忧患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18、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之一场:“盛太夫人,夏完淳之嫡母,年五十余,因饱经忧患,甚显衰老。”

19、饱练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同“饱谙世故”。

20、出处:宋·叶适《郭府君墓志铭》:“察江之言,皆饱练世故而不回挠,是足以继其父兄矣。”

21、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22、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回:“岂不知俺赵匡胤是个打光棍的行手,凭你什么三头六臂,伏虎降龙的手段,若遇了俺时,须叫他走了进来,爬了出去。”

23、攻无不克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24、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25、瓜熟蒂落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26、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27、果熟蒂落指果实成熟,果蒂自然脱落。也比喻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28、出处:冰心《悼念茅公》:“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朵朵怒放的奇花,花褪残红后,结了硕大深红的果子,果熟蒂落,他们一个个地自己贡献出来。”

29、驾轻就熟驾:赶马车。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30、出处:唐·韩愈《关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31、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32、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33、举世无敌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34、出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35、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36、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7、老于世故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38、出处:唐·韩愈《石鼓歌》:“ *** 大官老于事。”

39、靡坚不摧指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40、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41、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42、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43、出处:《资志通鉴·后唐纪·庄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

44、熟路轻车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同“熟路轻辙”。

45、熟路轻辙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

46、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47、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48、所当无敌犹言所向无敌。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49、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50、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51、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52、出处:《旧唐书·孔巢文传》:“(田)悦酒酣,自其骑之艺,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53、无坚不陷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同“无坚不摧”。

54、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55、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56、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57、出处:语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8、羽毛丰满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比喻已经成熟或实力已强大。

59、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而彼林木丛杂中,有羽毛丰满而栖于奥援者,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60、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61、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

62、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63、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 、斫轮老手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65、出处:《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66、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67、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68、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69、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70、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71、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72、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 *** 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3、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74、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形容 *** 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5、出处: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76、二有哪些是形容经验不足的成语或能力不够的成语

77、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78、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79、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80、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81、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82、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83、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84、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85、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86、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87、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88、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 、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90、【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91、【解释】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 、〖解释〗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93、【不经世故】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94、【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95、【少不经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96、【新学小生】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97、【不胜其任】胜: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98、【才短思涩】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99、【褚小杯大】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100、【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101、【绠短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102、【蚍蜉戴盆】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103、【 *** 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104、【知小谋大】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105、四形容“善于总结经验”的成语有什么

106、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温故知新

107、一、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108、【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09、【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0、【译文】: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111、二、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112、【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113、【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14、【译文】:举一而三次,听说一而知十,于是学者用功之深,穷理的成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才落到这一步。

115、三、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116、【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117、【出自】:西周周文王《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118、【译文】:再引申其义,触动类推而增长,天下所能之事皆无所遗了。

119、四、闻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120、【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121、【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122、【译文】:我怎么敢指望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我听到一个一可以了解第二个

123、五、温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124、【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25、【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6、【译文】: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127、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足。

128、【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29、【乳臭未干】——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130、【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31、【新来乍到】——乍:刚才,起初。形容为时不久或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

132、【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133、【初露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134、【涉世不深】——涉:经历。初入社会,对一切世事还不很懂事。

135、【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136、【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137、【口尚乳臭】——乳臭:奶腥气。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138、【黄口孺子】——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139、【驹齿未落】——驹:小马。小 *** 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

140、【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141、【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142、【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143、【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144、【少见多怪】——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145、【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146、【井蛙之见】——见:见解。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

147、【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148、【目光短浅】——解释:眼光不远,见识不深。形容缺乏远见。

149、【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50、【目光如豆】——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151、【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152、【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153、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54、【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155、【饱谙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156、【饱经世故】: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157、【饱练世故】: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同“饱谙世故”。

158、【不经世故】: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159、【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160、【传经送宝】: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161、【措置裕如】: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162、【刀笔老手】:刀笔:古人在竹简上写字,错了用刀削去重写。旧指撰写公文或诉状有经验的人。

163、【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1 ***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165、八形容长时间积累经验的成语有哪些

166、众毛攒裘攒:聚;裘:皮衣。 *** 许多小块皮毛,能够缝成一件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167、铢积寸累铢: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168、生众食寡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169、岁丰年稔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亦作“岁稔年丰”。

170、稔年丰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171、日积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172、聚沙成塔把细沙堆积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

173、积微成著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174、积小成大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175、寸积铢累铢:古计量单位,20铢为一两。点点滴滴地积累

176、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7、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78、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179、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180、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181、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

182、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83、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三、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四字词语

【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新来乍到】——乍:刚才,起初。形容为时不久或刚刚来到一个新地方。

【羽毛未丰】——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初露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井蛙之见】——见:见解。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目光短浅】——解释:眼光不远,见识不深。形容缺乏远见。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驹齿未落】——驹:小马。小 *** 乳齿尚未更换。比喻人尚年幼。

【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黄口孺子】——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涉世不深】——涉:经历。初入社会,对一切世事还不很懂事。

【乳臭未干】——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口尚乳臭】——乳臭:奶腥气。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

【少见多怪】——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目光如豆】——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浅见寡识】——浅见:肤浅的见解;寡识:见识很少。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足。

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基本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详细解释 1.【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之一功。”

经验不足的成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升的成语-第1张图片-

3.【示例】:那傻小子是“~”,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 《彷惶·高老夫子》

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初露头角 [ chū lù tóu jiǎo ]基本解释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详细解释 1.【解释】: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2.【出自】: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基本解释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详细解释 1.【解释】: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2.【出自】:《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3.【示例】:母谓汝夫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羽毛未丰 [ yǔ máo wèi fēng ]基本解释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详细解释 1.【解释】:丰:丰满。指小鸟没长成,身上的毛还很稀疏。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2.【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3.【示例】:但这好象“中日亲善,同存共荣”之说,从~的无产者看来,是一种欺骗。◎ ***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 *** ”》

形容年轻经验不足的成语:初露锋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 ]基本解释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详细解释 1.【解释】: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2.【示例】:他在这次比赛中初露锋芒,夺得之一名。

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比喻刚显露出来才能与力

关于经验不足的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成语 不足 经验 提升 总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