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成语草木皆兵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草木皆兵寓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什么意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怎么读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什么意思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怎么读
- 草木皆兵的是什么意思
-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成语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一、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什么意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怎么读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什么意思?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怎么读?
2、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简拼:fshb
3、成语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 *** 。
4、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5、成语例句: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6、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近义词:惊惶失措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清
7、成语语法: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8、成语故事: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 *** 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 *** ”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 *** 、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 *** 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 *** 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现在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土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 *** 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 *** 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 *** 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出《《晋书.谢玄传》)
9、英语翻译:fear hath a quick ear.
二、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什么意思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怎么读
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什么意思?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怎么读?
2、拼音: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简拼:bg ***
3、成语解释: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 *** 。
4、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5、成语例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6、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近义词: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反义词: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8、成语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
9、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 *** 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 *** 计 *** 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10、英语翻译:apprehend danger in *** ry sound
11、读音注意:皆,不能读作“jié”。
12、写法注意:兵,不能写作“乒”或“乓”。
三、草木皆兵的是什么意思
1、草木皆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形势严峻,处处都有危险。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军事用语,在战争中,如果草木都像敌人一样看待,那么可以保证在行军中不会受到偷袭和暗算的威胁。现在,草木皆兵常常用来形容一个环境十分危险的地方。比如,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许多公司都在绷紧神经,因为只要稍有闪失就会导致损失惨重。
2、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在生活中并不太容易出现,但如果你去了一些危险的地方,比如丛林或沼泽,你就会明白它的含义了。在这些地方,任何一个小小的异动都可能成为危险的前兆。虽然这些风险可能不是针对人类的,但人类依然需要特别警惕,因为草木间的生物可能会袭击人类。所以,当你在这些地方旅行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觉。
3、草木皆兵不仅是在战争和探险中的常见现象,也可以出现在比如交通事故中。当发生了车祸,人们可能会受到一些轻伤,车辆受到 *** ,道路中的碎片也可能成为危险因素。更糟糕的是,如果事故发生在交通繁忙的地段,可能会引起拥堵,影响公路通行,增加更多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急救人员和 *** 人员应该快速到达并展开救治,以尽量减少事故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
四、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成语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1、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2、战争起源:前秦的苻坚在夺得帝位,重用 *** 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拔拓氏之后代,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3、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却嗤之以鼻,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王猛死后,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4、兵力比较:前秦:27万氐族兵(主力,投入决战者15万),20余万鲜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荆州 *** ),60万民夫(未投入实际作战)。号称百万东晋:8万北府兵,决战时,兵力为7万。
五、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拼音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
2、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 *** 。
3、成语基本释义: [成语形式 ] 8字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感 *** 彩 ]中 *** 成语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定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近义词
4、《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5、“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 《论持久战》)
好了,关于成语草木皆兵什么意思和草木皆兵寓意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