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状语成语,以及八两四字成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名词活用成状语
1、在文言文中,往往一个一般名词被放在动词的前面,不是作为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修饰或 *** 作用,从而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这就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例如: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犬坐于前”意思不是狗坐在前面,而是像狗那样地坐在前面。名词“狗”作状语,修饰动词“坐”。又如成语“狼吞虎咽”,意思是像狼那样地吞,像虎那样地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名词“狼”修饰动词“吞”,名词“虎”修饰动词“咽”,都是名词作状语。
3、名词做状语有时表示处所或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的尽头。名词“箕畚”表示用箕畚,作动词“运”的状语,表示动作的工具。又如成语“风餐露宿”,意思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风”和“露”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餐”和“宿”的处所。
二、动名词做状语的成语有哪些
1、【拼音】:bào tóu shǔ cuàn
2、【释义】: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3、【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4、【例句】: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5、【拼音】:fù shuǐ nán shōu
6、【释义】: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7、【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8、【例句】:如此才人,足以快婚,尔女已是~,何不宛转成就了他。★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通闺闼坚心灯火》
三、名词变状语的四字成语
以下是一些名词变状语的四字成语:
1.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罗列,像棋子一样分布,形容分布、排列十分严密。
2.狼奔豕突:像狼一样奔跑,像猪一样乱闯,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3.风驰电掣:像风吹一样快速,像电一样急速,形容速度极快。
4.蝇营狗苟:像苍蝇一样营营往来,像狗一样苟且求食,形容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5.蜂拥而至:像蜜蜂一样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6.龙飞凤舞:像龙一样飞舞,像凤凰一样轻盈,形容书法、绘画等笔致矫健,气势生动。
7.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卷起天下,形容极为迅速地 *** 、统一全国。
8. *** 哭狼嚎:像 *** 一样哭泣,像狼一样嚎叫,形容非常凄惨、绝望。
9.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排列,像梳子一样整洁,形容房屋、船只等排列密集、整齐。
10.土崩瓦解:像土一样崩裂,像瓦一样分解,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11.瓜分天下:像切瓜一样分割天下,形容将 *** 、财物分成若干部分并占据。
12.涣然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形容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13.泪如泉涌:眼泪如同泉水一样涌出,形容极度悲伤。
14.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贪婪快捷,不拘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汉语词典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四、 *** 语文不能做状语的成语
1、【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2、【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云雾迷蒙】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5、【五里雾中】比喻模糊恍惚、不明 *** 的境界。
6、【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7、【暮色苍茫】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8、【渺渺茫茫】辽阔无际的样子。亦指模糊;不清楚。
9、【 *** 恍惚】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10、【 *** 徜仿】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同“ *** 惝恍”。
11、名词用作动复词:袖手制旁观、一鼓作气、声东击西、
12、形容词用作名词:养精蓄锐、驾轻就熟、避重就轻、摧枯拉朽
13、名词用作状语:鳞次栉比、粉墨登场、狼吞虎咽、蚕食鲸吞
14、使动用法:闭月羞花、劳民伤财、亲痛仇快、痛心疾首、惩前毖后
15、誓捐抄躯报国。出处《元袭史·王檝传》;得死为幸,他立下了~之志,是人民把他养育长大的!”例句他是个 *** :“臣以布衣受恩;今既偾军,报效国家捐躯报国 [juānqū bào guó]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舍弃身躯,准备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16、名词做比喻 *** 状语的成语有,笑里藏刀、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节外生枝。
17、【拼音】:bào tóu shǔ cuàn
18、【释义】: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19、【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20、【例句】: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21、【拼音】:fù shuǐ nán shōu
22、【释义】: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23、【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24、【例句】:如此才人,足以快婚,尔女已是~,何不宛转成就了他。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通闺闼坚心灯火》
25、六汉语的四字成语中只能做状语的有哪些
26、标志是成语与谓语间可以加“地”
27、这个成语不用在主语与宾语之前做定语
28、“他走了”,他们的声音,不约而同。
29、 [释义]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 *** 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
30、 [语出]元·白仁甫《梧桐雨》:“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31、 [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32、 [辨析]~和“ *** 齐下”;都有“两方面同时进行”的意思。但~偏重于指几方面都能进行或“两手都能 *** 作”的意思;“ *** 齐下”偏重于为了同一目的“两件同时进行”或“采取两种措施”。
33、 [例句]她手持双枪;~;百发百中;人称神 *** 。
34、八高一成语词类活用练习(求 *** 。高手进)
35、这是我一点一点打上去的,要给分哦...
36、【有条不紊】:yǒu tiáo bù wěn,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整齐。
37、【丝丝入扣】:sī sī rù kòu,丝丝:每一根丝;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一一合拍。作谓语、补语、状语;指有条不紊。
38、【整整齐齐】:zhěng zhěng qí qí,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有条理。
39、【有板有眼】:yǒu bǎn yǒu yǎn,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言行或做事。
40、【一丝不紊】:yī sī bù wěn,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41、【错落有致】:cuò luò yǒu zhì,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事物布局合理可爱。
42、【齐齐整整】:qí qí zhěng zhěng,保持整洁和有条不紊。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有条理。
43、【轻重缓急】:qīng zhòng huǎn jí,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作宾语、定语;用于事情。
44、【脉络分明】:mài luò fēn míng,脉络:中医对动脉和静脉的统称,引申为条理或头绪。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
五、成语中只能做状语的有哪些
1、[释义]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 *** 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
2、[语出]元·白仁甫《梧桐雨》:“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3、[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4、[辨析]~和“ *** 齐下”;都有“两方面同时进行”的意思。但~偏重于指几方面都能进行或“两手都能 *** 作”的意思;“ *** 齐下”偏重于为了同一目的“两件同时进行”或“采取两种措施”。
5、[例句]她手持双枪;~;百发百中;人称神 *** 。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