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赵括的成语,赵括最出名的三个成语

byrjxz 成语 1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有关赵括的成语这个问题,赵括最出名的三个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有关赵括的成语都有什么
  2. 与赵括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3. 关于赵括用兵的成语
  4. 与赵括相关的成语

一、有关赵括的成语都有什么

1、【汉语拼音】zhǐ shang tán bīng

2、【词语解释】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3、【字词解释】纸:书上:上面谈:谈论兵:用兵。

4、《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 *** 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5、(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的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

二、与赵括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1、【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2、【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 *** 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4、【示例】: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5、【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6、【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7、【歇后语】:军事 *** ;讲武堂里学打仗

8、【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谈

9、【英文】:an armchair strategist

10、【日文】:机上(きじょう)の空论(くうろん),ペーパー·プラン

11、【法文】:discussions en l'air

12、【德文】:Kriegführung auf dem Papier

13、【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 *** 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14、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不能难倒他,但不以为然。后赵括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将白起所败,赵卒被坑者数十万人。

15、赵国名臣蔺相如曾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亦作“纸上谭兵”。

有关赵括的成语,赵括最出名的三个成语-第1张图片-

16、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三:“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17、老舍《四世同堂》三四:“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18、曹禺《北京人》之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澹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三、关于赵括用兵的成语

1、【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2、【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 *** 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4、【近义词】败絮其中、望梅止渴、坐而论道、言之无物、金玉其外、夸夸其谈、一纸空文、华而不实、画饼充饥、秀而不实、空言无补

5、【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7、【译文】:魏武行役,失汲道。魏武帝曹 *** 带领 *** 行军打仗,来到一个没水的地方。军皆渴,力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兵士们都口渴,于是命令道: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 *** 梅林,那里的梅子酸爽可口,我们快点赶路,绕过。

8、【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9、【近义词】说梅止渴、纸上谈兵、聊以 *** 、止渴望梅、指雁为羹、画饼充饥

10、【反义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四、与赵括相关的成语

1、近义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2、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4、公元前2 *** 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两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韩国与其北方 *** 上 *** 郡隔开。上 *** 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接收了上 *** 郡。

5、秦国当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别人抢去,两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 *** 进攻,等到赵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时,上 *** 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地向赵国进攻,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出击。秦国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军。

6、秦国派人在赵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他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国一定赢。”赵王听信流言了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

7、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 *** 。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 *** 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有人说:“将门虎子,真是不错。”但赵奢不以为然地说:“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他说起来如此轻松,一旦担任大将,必定失败。”

8、所以当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 *** 立刻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是大将之才,请不要派遣。”赵王以为 *** 谦让, *** 说:“他 *** 领兵时,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命令发布的当天,就住进军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过问家事。遇到困难,必定征求大家意见,从不敢自以为是。可是赵括刚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威风凛凛,军营之中,没有人敢对他仰视。赏赐给他的财物,全运回家。他 *** 死时曾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可让赵括作大将。”赵王还是不肯改变任命, *** 请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但求赦免我们全家。”赵王允许。

9、秦王得到赵括当大将的消息后,任命各国最畏惧的白起作大将。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不敢出战,那就捕捉不到赵军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 *** 。

10、赵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进攻,白起下令退却。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 *** 仍在长平关阵地。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11、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 *** 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12、白起命这四十万降卒,进入长平关附近一个深谷中,把深谷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 *** 。赵国从此没落。

13、把赵括打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败涂地的事归纳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只懂理论却不会实际应用。

14、赵括的父母为何知道赵括不是将才呢?赵奢身经百战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赵括毫不谨慎所以知他领兵必败,想来赵括不谨慎冒进轻敌这一点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国也不会挑赵括做对手。赵母不懂军事,但却从赵括不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这一小处知道儿子不是将才。看来将才必是知兵法,慎对敌,拘小节之人。赵王察人不明,临阵换将,不听规劝,终致大败,可谓咎由自取。

15、白起滥杀降卒,几年之后被秦王赐死,不得善终,真是恶有恶报。在民间传说里白起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呢。

有关赵括的成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赵括最出名的三个成语、有关赵括的成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成语 出名 三个 有关 赵括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