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之乡赶集(马龙县乡街赶集时间表) - 之乡 -

百合之乡赶集(马龙县乡街赶集时间表)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百合之乡赶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百合之乡赶集的知识,包括马龙县乡街赶集时间表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百合花课文原文、解析及赏析
  2. 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3. 赶集——秦家大集

一、百合花课文原文、解析及赏析

1、《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接下来分享具体的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2、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 *** ,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 *** 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3、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4、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了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5、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 *** 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6、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 *** 筒里,稀疏地 *** 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7、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 *** 的缘故。女 *** 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 *** ,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8、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我又问:

9、“你怎么参加 *** 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10、“娘,爹,弟弟 *** ,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11、“……”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12、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13、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14、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15、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 *** 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 *** 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16、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17、“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了,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18、“女 *** ,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19、“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20、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 *** 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 *** 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21、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22、“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23、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24、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25、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个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26、“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27、“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28、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29、“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30、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31、“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32、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33、“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34、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撒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 *** 一晚上的肩膀了。

35、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

36、“那位 *** 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 *** 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块门板上。

37、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个接—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 *** *** 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38、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39、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40、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 *** ,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41、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号”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42、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击之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43、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些,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44、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45、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 *** 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46、“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 *** 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 *** *** 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 *** 来,手 *** 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 *** 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47、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 *** 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48、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 *** 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49、“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50、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51、“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52、《百合花》是一篇将 *** 主题和人 *** 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 *** 回归和对 *** 的呼唤。

53、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 *** 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文中写到小通讯员 *** 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

二、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1、《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接下来分享具体的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2、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 *** ,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 *** 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3、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4、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了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5、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 *** 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6、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 *** 筒里,稀疏地 *** 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7、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 *** 的缘故。女 *** 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 *** ,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8、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我又问:

9、“你怎么参加 *** 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

10、“娘,爹,弟弟 *** ,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11、“……”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12、两人闷坐了一会,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13、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14、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15、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 *** 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 *** 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16、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17、“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了,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18、“女 *** ,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19、“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20、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 *** 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 *** 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21、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22、“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23、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24、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25、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个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26、“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27、“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28、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29、“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30、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31、“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32、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33、“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34、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撒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 *** 一晚上的肩膀了。

35、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做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

36、“那位 *** 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 *** 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块门板上。

37、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个接—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 *** *** 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38、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39、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40、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 *** ,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41、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号”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42、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击之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43、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些,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44、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45、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 *** 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的“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46、“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几副担架挤在—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 *** 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 *** *** 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 *** 来,手 *** 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 *** 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47、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 *** 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48、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 *** 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49、“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50、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51、“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52、《百合花》是一篇将 *** 主题和人 *** 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它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 *** 回归和对 *** 的呼唤。

53、它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 *** 美、人情美。它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热爱都没有泯灭。文中写到小通讯员 *** 在枪口上的几根树枝,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点缀装饰,后来“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和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这些描写无不是在写小通讯员的爱美之心。

三、赶集——秦家大集

离家不足一公里那片小区名叫柒季城,不知道开发商为何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柒季城小区开发之前那片地是自然屯,名为秦家。

柒季城小区西侧有一家农贸市场,依旧叫秦家农贸市场。农贸市场门前有两条大街:东西走向的荣昌路与南北走向的利民西三大街,形成十字路口。秦家农贸市场就在这路口西南侧, *** 民族出版社在路口东北侧, *** 学院 *** 场在路口西北侧,而柒季城一部分楼群在路口东南侧。

每逢周一、周四、周六的上午在这都会摆大集。集市很大,据说是哈尔滨市更大的集市呢。集市有多大呢?——十字路口向东南西北路各辐射一公里!

我在大学城住了三四年,到底不知道这集市的名字,或许这集市根本就没有名字?姑且叫它——秦家大集!

虽然家住在大学城里,附近大小商超铺天盖地的,甚至离家更近的就是专卖高端名品折扣的奥特莱斯,但我依旧最喜欢赶集。

赶集有不可预见 *** 和季节 *** 的特点。

每天来集市上卖东西的人不固定,所以售卖的商品也不固定。简单点说,你今天没去集市上走一走,就不会知道今日集市上会出现什么稀罕物。这种不可预见 *** 夹带着新鲜感,是赶集对于我的更大魅力所在。

百合之乡赶集(马龙县乡街赶集时间表)-第1张图片-

春天集市的特色便是野菜:婆婆丁,小根蒜,刺老芽、香椿,野毛葱等。胜在野生绿色,味道自然。

夏天集市的重点是青菜、水果。果菜贩子去集散地 *** 的,在这里我不打算细说,因为这样的水果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我单单要细说的,是周围自家有菜地的人家种的菜,种得多,自家吃不完,拿到集市上卖,换点小钱的。自产自销临时出来卖小菜的人更好认,基本都是中年女 *** ,也有六、七十岁的大爷。他们喜欢挨着坐,有说有笑,与真正靠赶集为生的生意人比起来,他们的面相看起来更轻松自在,不以收入多少为目的,很享受其中,卖一块钱上班时的公交车钱出来了,卖两块钱便可以换块豆腐,卖三块五块就更好了,即使一分钱也不卖,就把菜拿回家自己吃,甚至有慷慨的,把菜送给旁边聊得来的人。他们在地上铺一小块塑料布,果菜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大,每样一小堆,蔬菜水果长相随意,售价也不高。有黄瓜、柿子、香菜、韭菜、生菜、西葫芦、大辣椒、李子、杏、樱桃等等。我喜欢买他们的东西,他们要价多少我就给多少,从来不跟他们讲价,园子里种出来的,不会上化肥、也不会撒 *** ,多好!夏天集市上再值得提的就是香瓜和西瓜了,这两种瓜成就了我大部分来自夏天的幸福感。

秋天集市上的蔬菜种类更丰富了:茄子、豆角、倭瓜、白菜、土豆、萝卜、地瓜、大葱等都下来了。临近秋末,我们北方人开始囤秋菜,白菜、土豆、萝卜、大葱几十斤甚至几百斤的买。好像只有囤秋菜的人家,才算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到了冬天,便是各种冻货的天下:卖冻鱼冻蟹冻虾、冻鸡冻鸭冻肉、冻豆腐、冻梨冻柿子冻花红、冻草莓冻黄桃、冻豆包冻年糕、冰糕冰棍、冻春卷冻鸡柳等等,卖冻货的迎来了他们的天然大冰箱。冬天一冷,特别是入了“九”,不是卖冻货的人,比如卖蔬菜水果的就比别的季节多了一道工序,搭大塑料棚,入口放上棉被门帘,里面烧炉子。还有那些可卖可不卖的甩货的人就不来了。

说完春夏秋冬的特色货,再来说下不受季节 *** 的内容。卖早餐的,靠十字路口东南侧有七八家早餐铺,也是临时搭的塑料棚。之一家是油条、豆浆、豆腐脑。第二家是牛肉面板面。第三家还是油条豆浆豆腐脑,但第三家的油条炸的又黑又细,味道也不如之一家的好。但转眼三四年了,第三家的油条没有改良,却一直坚持到现在没黄铺,我很诧异,害得我前日白白替他家着急。第四家是馒头铺,花卷、锅贴、大饼子都有。第五家是熟食铺,各 *** 肉颜色焦黄发红、连干豆腐丝也是红的。夏日里,油光满面的老板用蝇甩子赶着苍蝇蚊子。我是一次都没买过,看着不卫生。去他家买熟食的多半是好喝酒的中年男 *** ,这倒是不错的下酒菜!第五家连着第七家我忘记是什么店了,总之就是卖早餐的,屋里总是热气腾腾的。

值得一说的还有卖肉的。猪肉、 *** 肉、鸡肉摊位就在秦家农贸市场门前。卖猪肉的还卖猪身上的附属产品,猪大肠、猪血肠、猪肝、猪肺、猪心、猪腰。还卖杀猪菜,酸菜肥肉血肠热乎乎炖了一大锅。卖 *** 肉的摊位底下一定要放一个牛头、或者羊头的,间或摆些牛蹄与羊蹄。2014年冬天,我在集上买过一次牛肉,二斤多,是牛腩部位的肉,薄薄的,27元一斤。卖肉的给我切了一个大长条,天太冷了肉快冻住了。当时我家附近的超市还不卖牛肉,生鲜超市还没有。我也不像现在这么有生活阅历,没觉得这肉有什么不妥。结果买回家,肉一缓冻,出了很多血水。我猜一定是打水牛肉了,打水就打水吧,反正也不贵,老板可能为了卖便宜一点招揽生意,我也不生气。我做了炒牛肉,最让我接受不了的,这肉竟不是牛肉,炒完一尝我差点呕吐,那腥膻臭味太恶心了!从小被猪肥肉吃殇的我,可以断定这是就是母猪肉,而且是 *** 猪的肉,哎,骗子!

卖鱼的靠着 *** 出版社一侧,我曾经两次买鱼险些上当,所以对卖鱼的卖肉的都不太有好感。

我喜欢看卖花和卖观赏鱼的摊位。卖花的挨着之一家早餐铺,卖鱼的挨着卖花的。夏季花品种最多,像一个小型花鸟鱼市场。

*** 、百合、月季、玫瑰、米兰、仙客来、红掌白掌、茉莉颜色全、气味香。还有树木类,发财树、鸭舌木、万年青、招财佛手、龟背竹、橡皮树苍翠欲滴的。还有小盆植物,各种多肉、仙人球等我叫不上名字的。除了售花、还卖花土、花盆、花肥、栽花工具。这花摊前人最多,我每次都看个够,半天也不走,起先阿鑫陪我站一会,他是男士,对花兴致小,他看一小会,然后转头看别处,再过一会看看 *** ,见我还没有走的意思,再忍一会,我还是兴致勃勃,他终于忍不下去了,看我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有点不耐烦了,上前叫我:“快走吧,去别处看看,你干看也不买,看一会得了呗”。我反正也看个够了,边说:“好好,走走,我看一会嘛,出来赶集不就是哪里新鲜看哪里嘛,走!咱们去那边看看。”阿鑫立马陪我又去看其他地儿了,忘记了之前的不耐烦。每次赶集都是这样,我非常享受赶集的过程,他陪我,看到我很享受这个过程的样子,应该也很享受吧!

除了这些,还有卖日用百货和五金的,有卖床品沙发垫的,有卖袜子 *** 的,有卖卫生纸的,有卖干调酱菜的。

我把我最喜欢逛的留在最后说——那就是二手旧物或者甩货的!

经常赶集我渐渐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喜欢旧物的人,因为我觉得每样旧物都是有故事的。我喜欢故事,更喜欢与故事有关的人。

我爷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去世的,他的去世让我觉得不舍,因为我太喜欢我爷了,最最吸引我的,是他老人家的 *** 格,脾气十分好。那时我已经14、5岁,到了懂事却有些懵懂的年纪,我爷去世后我收集了他的酒盅、烟斗、他做的蝇甩子和用皮带和 *** 做的钥匙扣,当做纪念。现在我还留着它们把它们放在家里单独的小柜子里,我爸妈应该都不知道我收集的东西。我很 *** 。

我姥爷是在我上高二时去世的,那年他87岁。他的脾气也是十分好,我的心里依旧是不舍,于是,我留下了姥爷在年轻时去县里跑赛时得的一把 *** 刷子,以及一面铁框镜子。

我很 *** ,喜欢旧物,喜欢与旧物有关的人,喜欢这些脾气好的人。所以在我赶集时,总是不由自主地走到那些卖旧物的摊位前,那有卖旧狗皮帽子的、卖旧收音机的、卖旧玉坠项链的、卖旧银镯的、卖家里的闲置厨具的、卖旧书的等等。只要是旧的,我就喜欢驻足欣赏。与我一同欣赏的人多半是上了年龄的人,只有我是稍微年轻一些,我会长时间地驻足,偶尔拿起一个询价,我未必会买回家,但是总想要融入其中。没办法,我就是喜欢这些老物件,喜欢与之有关的老故事,我喜欢 *** ,时常怀念已故的亲人。

欣慰着大学城有秦家大集。让我在空闲时间里,身与心都有了归宿。某一天我花两元钱,在一个处理家种植物的人手里,买了一盆小看枣。心情十分好,越看越喜欢,两块钱可以买一盆绿色心情, *** 价比简直太高了。那一天,天蓝、云也白。

当然,我也喜欢去繁华的街区,逛时髦的商场,感受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魅力;我也愿意走进集市,车水马龙、讨价还价收罗心仪的物品。

有空便来呼兰玩,我会带你去逛逛秦家大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百合之乡赶集和马龙县乡街赶集时间表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赶集 马龙 县乡 时间表 合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