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葫芦之乡路庄的问题,以及和山东葫芦之乡在哪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葫芦地村简介
1、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大坝镇的葫芦地村,其百度地图位置信息来源于权威数据,具体数据以百度地图为准。葫芦地村坐落在半丘陵地带,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村民保持着淳朴的民风。交通便利,村里的集体经济已经步入小康阶段。
2、村民们以种植粮食、青梅和蔬菜为主要产业,这是一个典型的纯农村庄。近年来,80后的年轻一代纷纷前往珠三角、 *** 、 *** 等地创业,他们在 *** 、电子、数码、电脑、五金、水果、石油等产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村里带来了新的活力。
3、1999年,葫芦地村因青梅产业的繁荣被普宁有关部门授予“普宁青梅之乡”的美誉。村内现有两委干部8人, *** 员62人,他们致力于村庄的发展。自2005年起,村子实施了水泥路建设,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改善,乡道直通省道236线,极大地解决了村民们的交通难题。
4、值得一提的是,葫芦地村的文化教育设施也非常完善,泰国华侨傅梅仙女士独资修建的“葫芦地傅梅仙学校”为全村2000多名小 *** 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5、葫芦地村的主要姓氏为“傅”,潮音与“布”相近,约占88%,林氏则占少数,姓“傅”的人是真正的村中居民。村口矗立着一座牌坊,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历史和文化。
6、葫芦地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坝镇北部,省道236线(池揭公路13公里处)穿村而过,全村2010年全村人口由原6000多增加到8000人至9000人,海外有1000多人(部落在、 *** 、 *** 、新、马、泰、很多杰出企业)。
二、河北广宗县葫芦乡有哪些特色农业和手工艺品
位于河北省广宗县中部的葫芦乡,其具 *** 置信息来源于百度地图,建议以官方数据为准,距离县城约8.8千米。该区域占地45平方千米,人口在2002年达到了约2.21万人。葫芦乡由23个行政村组成,乡 *** 驻扎在赵葫芦村,邢(台)清(河)公路和西沙河贯穿而过。
历史沿革方面,葫芦乡的变迁始于1953年的设立,历经几次变动,包括1958年的改管理区,1961年的公社建立,直至1984年恢复乡级行政区划。1997年的统计数据中,该乡面积为48平方千米,人口约2.1万,下辖赵葫芦、韩葫芦、姚葫芦等23个行政村,如赵家庄、西焦庄等地特色显著。
在经济文化方面,葫芦乡大辛庄村的柳编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簸箕辛庄”,彰显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韩葫芦村则是冀南地区知名的蔬菜产地,以洋葱和菜花等为主,村民韩德余和韩德福兄弟的增温器和墙砖贴花技术专利更是亮点。韩葫芦、姚葫芦等村的肉鸭养殖也逐渐发展,成为乡里的主要副业之一。此外,乡内木材市场发达,邢清路两侧遍布木材交易,显示出丰富的林业资源。农业上,棉花种植是广宗县的重要产业,而葫芦乡尤其以棉花为主,广宗县更是位列国家产棉百强县之列。目前,葫芦乡正以韩葫芦村为核心,积极发展温室大棚,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中国葫芦之一村葫芦一个能卖3000元吗
近年,聊城市堂邑镇路庄村名气越来越大。
聊城市堂邑镇路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葫芦村,被称为“中国葫芦之一村”,一个葫芦市场价一千到三千块钱左右,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葫芦,大的小的,各式各样的葫芦随处可见,村民靠着葫芦发了家致了富。
“这些大个的,这都叫中号,里面那小点的就是美国葫芦。最小的就是这袋子上的这几样,叫天津长嘴,就这个一公分的嘴,它就比那个小美国(葫芦)多卖钱。”村民孙新华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种了6亩地,近8个品种各式各样的葫芦,如今正处于晾晒期。说起这些葫芦,她显得格外高兴,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葫芦,能给他们家带来不小的收入。
“形状好一点的卖50块钱一个,走通货不论大小还得25元一个。开始下来那时候,叫他们挑货,比较正一点的都30块钱一个。”孙女士说,如果一亩地能够遇到几个品相好的、稀有的,那更是不得了,一个葫芦甚至能够卖到少则上千,多则几万的高价。
据一名葫芦种植户介绍,一种叫连体双胞胎的葫芦,头几年要卖2000多一个,现在种出的多了,也能卖上1000多块钱。而他种植的13公分的宫廷葫芦,前几天卖了3000多。
而像这样动则上千的葫芦,在整个路庄村,也并不少见。另一名村民地里的葫芦更是早早就被定了下来:“这个葫芦卖了2000元,这是在地里定的葫芦,一般客户过来都是地里的绿皮就定下了。这一个卖了3000,这也是都交钱了的,都在这放着,现在还没干来,干了就给他发货,拿走。”
小小的葫芦,给路庄村的老百姓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亩产都在万元以上,葫芦种植已经是该村最主要的经济项目,目前很多村民甚至都走出路庄村,在外包地进行种植。
孙女士介绍,种植很普通的葫芦,一亩地收入约万元,“要是种些新品种, *** 也没法说。”而一名打磨葫芦的村民说,一亩地能收2万左右。
葫芦加工是个细活,如果不及时去皮,新鲜的葫芦会出现斑点、甚至烂掉。刚摘下来的新鲜葫芦,首先就需要用机器进行去皮处理。
如今正是打皮晒葫芦的季节,家家户户正忙着处理自家的葫芦,一个熟练的家庭妇女,小葫芦一天大约能处理3000个,大的葫芦能处理1000个左右。刚刚去掉青皮的葫芦还需要放到水里进行清洗,再晒出来好皮色。
大大小小的葫芦,给路庄村的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益。村民们都戏称这葫芦都是地里结出的金疙瘩。那么这么多的葫芦,是如何一步一步换成钱,装进老百姓的腰包里的呢?
每年的9月初到11月份,各地客商和玩家都会慕名而来,收走几万或者几车,这里的葫芦几乎不愁销路。
一位临沂客商表示已经在这里待了9天,“今天掏了些给我一个朋友往外发的,这些有几块的,几十的都会有的。我收了接近小6万块钱的了。”一名哈尔滨客商则表示,自己一年来10次,每次来都收两车走。
除了外地的客商和游客,当地很多 *** 做起了 *** 生意,于华田就是其中一位。
“这种葫芦就是素葫芦,直接包装好就发货。像这种小的三四十,到五百之间。”老于的网店一天的成交额在3到4千元左右,偶尔也有过万的时候。目前路庄村像他这样的商家有300多户,基本上能够自产自销。除了 *** ,还有很多种植户也开起了自己的葫芦工作室,进行销售。
在王志宽的工作室里,大部分都是精品葫芦, *** 也稍微高一些,主要负责给一些优质商家和高端玩家供货。一株造型寓意为福寿连绵的整棵葫芦,目前的市场价值大约在1000到3000块钱左右。“没数过我这里面类型有多少种,应该有个小几十种,二三十种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是旺季,大体上每天销售额有的时候几千,多的时候一万以上吧。”
目前,聊城的葫芦产业蒸蒸日上。从零散种植、加工,到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在这里除了有只卖几十元一个的素葫芦,还有能卖到几万一个的工艺葫芦。精美的工艺葫芦都是怎么 *** 出来的?又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商机呢?
郝洪燃是路庄村最早经营葫芦生意的村民。2001年,他建起了自己的葫芦加工厂,走向了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他经营的工艺葫芦大约有100多种。“我们这里一般就是烙画、浮雕、针雕这几款走的是最快的,量更大的还是烙画工艺。”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葫芦是指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
烙画葫芦主要以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主,其次也有诗词歌斌,个人画像等等。很多烙画图案有深有浅,极其精美。
而在这里烙画的工 *** 多是附近的村民,忙时农忙,有时间便到厂里来工作,除了家里的收成以外, *** 工艺葫芦也能为他们带来不菲的收入。一名工人说,“做的快的,快手一天划上100多,200块钱。”
目前路庄村有葫芦加工作坊200多个,占据全国葫芦产销量的80%,是全国更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葫芦之一村。
2016年的“双11”刚刚过去,“双12”又将在下周拉开帷幕。今年的“双11”在无数“剁手族”的努力下,天猫的成交额突破了1207亿元。而每年“双11”“双12”的购物狂欢所映衬出的是网店经济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也正因如此,不少人都当起了 *** 店主。在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一座名为青岩刘的小村正处在一年中最忙碌的阶段。在这座小小的村庄里面,竟容纳着3200多家网店。“中国网店之一村”的标识,更是彰显出这座小村庄的特殊之处。
723户人家,电商从业者却有 *** 00人。
青岩刘村 *** 支部 *** 毛胜平介绍,青岩刘村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户籍户数723户,在册人口1735人。从2007年,之一家 *** 店“邻家实惠小店”在这里开业以来,截至2015年,青岩刘村内的网店已经多达32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2.5万余人,而他们2015年全年销售额近45亿,日均出单量10万单左右。
说起青岩刘村的发展历程,毛胜平表示,当年青岩刘村的情况非常适合经济实力弱、刚起步的电商创业。2006年时,青岩刘村完成了旧村改造,每家每户的楼房都建成4层半结构。但大部分家庭实际只用到半层或一层,除自用外还有大量空余。而青岩刘村所处的义乌市江东街道正处在城乡结合区域,所需生活成本相较于其他地区比较低。村中空余的房屋,刚好能满足住宿、办公、仓储等需求。地处义乌这个国内小商品集散地,也让青岩刘村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商业信息、商品城海量的货源和商贸物流的便捷,让整个青岩刘村的创业门槛很低,非常适合缺乏资金、缺乏信息、缺乏途径的草根创业。”
如今,青岩刘村的独特区位优势仍在发挥作用。毛胜平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青岩刘村3200多家网店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服装占20.9%、饰品占18.7%、礼品占11.8%、玩具占10%、小家电占6.8%、针织用品占5.6%、日用百货占8.6%、五金占3.6%、办公用品占2.3%、化妆品占7.3%。“在所有的店家之中,有63%的网店卖家视义乌国际商贸城为网货基地,主要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货。”
在2015年时,国内“四通一达”五家快递公司已经将青岩刘村全面覆盖。毛胜平还表示,除了国内几大快递公司之外,还有DHL等20多家快递物流公司进驻到了村里。“网货能快速送达全国各地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青岩刘村一街之隔的江东货运市场则是义乌之一大物流市场,也正是如此,青岩刘村快递物流相比其他地区有较大优势。
当年在青岩刘村创业的童志达告诉记者,7年前,他就是租下了青岩刘村27号楼1单元的一层,并从那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选择在青岩刘村,一是因为成本比较低,二是因为区域有优势,进货出货都比较方便。”
2009年,义乌 *** 学院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 *** 创业班,并且引进该校的 *** 到青岩刘村进行创业。也正是在那时,童志达来到青岩刘村开始创业。
“今年"双11"我们还好,没有特别忙。因为我做的是 *** ,跟普通的 *** 电商还不太一样。”童志达告诉记者,当时身边有朋友通过做电商赚到了不少钱,也让他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如今,33岁的童志达和他的 *** 电子商行年营业额已经突破千万。像童志达一样从青岩刘村起步的年轻创业者还有很多。毛胜平介绍说,整个青岩刘村电商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
与童志达一样,19 *** 年出生的杨耀晖也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2013年,大学毕业的杨耀晖和女友一起到青岩刘村创业,怀揣着从父母那借的10万元,租下了办公地点之后开了一家网店。“我来青岩刘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 *** 就是村里人。”他告诉记者,2015年童装店的生意最红火时一个月的销售额接近70万。“有时候一天就能发出去两万单。”
也许,正是如此多的年轻创业者,让青岩刘村显得很“潮”。毛胜平告诉记者,村子里在基础配套方面,已经实现百兆光纤免费入户,公共区域实现Wi-Fi全覆盖。他表示,在未来这也将成为大数据和移动电商发展的基础。
当记者联系到童志达时,他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已经搬出了青岩刘村。童志达表示,在做了一段商品 *** 之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建立了工厂。如今他销售的商品几乎都是自己工厂生产的,“一旦有了工厂,情况和单纯做电商可能就不太一样了,一是资金投入上要比以前大得多,人员等各方面成本也就要高得多。相对的规模也要进行升级。离开青岩刘村主要还是因为仓储的地方不够,我们搬出来之后换了一个比较大的地方。”
毛胜平表示,村内的仓储问题已被注意到。他透露,青岩刘村已经进一步明确,在青岩刘村电商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将借助城乡结合的优势,重新规划、布局电商村的物流仓储功能区域,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集约 *** 仓储功能区,从仓储面积上解决电商对仓储量的需求,同时可以实现货权与实物相分离的专业化仓储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青岩刘村似乎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网店之一村”的名号。毛胜平透露,未来青岩刘村将加大与各大专院校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在电子商务、美工、设计、物流、跨境、营销、策划等专业方向与高校建立人才实习实践战略合作,打造“青岩刘千名电商人才资源库”以及新一代创客工坊。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