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熟悉的成语这个问题,描写熟悉的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描写熟悉的四字成语
1.形容多么熟悉的地方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似曾相识,轻车熟路,老马识途,熟门熟路,了如指掌
似曾相识,轻车熟路,老马识途,熟门熟路,了如指掌
1.似曾相识:[ sì céng xiāng shí ]: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造句:他漫不经心的散着步,突然发现前面有个似曾相识的年轻姑娘。
2.轻车熟路:[ qīng chē shú lù ]: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造句:小红从小生活在这里,对这一带的地形可谓是轻车熟路了。
3.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造句:教授老马识途的经验,正是带领我们探索学术奥秘的更佳指引。
耳熟能详、耳濡目染、殚见洽闻、如数家珍、耳闻则诵
【拼音】:ěr shú néng xiáng
【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举例造句】:《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举例造句】: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拼音】: dān jiàn qià wén
【解释】: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举例造句】:殚见洽闻,非后儒所能及矣。
【解释】: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 *** ,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举例造句】: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拼音】: rú shǔ jiā zhēn
【解释】: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七·凌廷堪》:“地理沿革,官制变置,元史姓氏,有诘之者,从容应答,如数家珍焉。”
【举例造句】: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
1、技艺超群;2、精益求精;3、游刃有余;4、熟能生巧;5、熟视无睹。
1、技艺超群【jì yì chāo qún】
【出处】金玉舟《赵匡胤》之一章:“吟诗作画,歌舞弹唱,样样技艺超群。”
2、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3、游刃有余【yóu rèn yǒu yú】
【解释】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出处】语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熟能生巧【shú néng shēng qiǎo】
【解释】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5、熟视无睹【shú shì wú dǔ】
【解释】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四章:"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工夫到了,自然熟能生巧。"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 *** 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二、形容有经验的成语
1、老马识途:指的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3、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4、游刃有余:指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5、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锻炼。
6、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7、见多识广:指阅历深,见识广。
8、博学多才:指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9、老谋深算: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10、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11、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12、经验丰富:指具有很多实践经验。
13、久经考验:指经历长久的考查验证。
14、独具慧眼:指具有别人没有的眼光和见识,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15、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16、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17、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18、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19、洞察一切: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20、提纲挈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21、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22、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23、多谋善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24、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25、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三、形容非常熟悉的成语
1、安于所习: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使人固守常规,不知变通。
2、饱谙经史:深知,非常熟悉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3、驾轻就熟: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非常熟悉,做起来容易。
4、看生见长: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某人非常熟悉。
4、烂若披掌: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5、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非常熟悉。
四、形容熟悉的成语有哪些
1、安其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2、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3、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4、出处:明·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5、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6、出处:元·元怀《拊掌录》:“北都有 *** 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7、半生不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8、对景伤情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9、出处:元·无名氏《集贤宾·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10、会家不忙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同“会者不忙”。
11、会者不忙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12、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 *** 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13、出处:《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14、驾轻就熟驾:赶马车。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15、出处:唐·韩愈《关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16、久病成医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17、出处:《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王逸注:“方人九折臂,更历方 *** ,则成良医。”
18、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19、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0、目知眼见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21、轻车熟道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同“轻车熟路”。
22、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23、出处: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24、人地生疏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25、出处: *** 《伪 *** 书·前记》:“《 *** 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搞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
26、如数家珍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27、出处: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
28、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29、出处:《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0、识涂老马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同“识途老马”。
31、识途老马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32、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33、熟路轻辙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
34、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35、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36、通达谙练通达:明白;谙练:熟悉,熟练。深知人情事理,处理问题老练。
37、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他也不明白的理?”
38、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39、心闲手敏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40、出处: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