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随园食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随园食单里面的菜谱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随园食单原文及翻译
1、《随园食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共一卷。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2、谚曰:“相女配夫”。《记》曰:“拟人必于其伦。”烹调之法,何以异焉?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荤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见人置蟹粉于燕窝之中,放百合于鸡、猪之肉,毋乃唐尧①与苏峻②对坐,不太悖乎?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
3、注释①【唐尧】唐尧即尧,传说中的古帝王名,他将王位传给舜。
4、②【苏峻】西晋名将,后来成了叛臣。
5、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迭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①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目亦无可悦也。
6、注释①【孔琳之】是孔子的第28代孙,南朝宋文学家、书法家。
7、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近人用烧酒代炭,以为得计,而不知物经多滚,总能变味。或问:“菜冷奈何?”曰:“以起锅滚热之菜,不使客登时食尽,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则其味之恶劣可知矣。”
8、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滚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肉丝、鸡丝杂之,是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且徒务其名,往往以三钱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客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真乞儿卖富,反露贫相。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 *** 嫩片尚可用也。余到粤东,杨明府冬瓜燕窝甚佳,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菇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纯白也。或打作团,或敲成面,俱属穿凿。
9、鲥鱼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鱼之法便佳。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
10、用肉切大骨牌片,放白水煮二三十滚撩起;熬菜油半斤,将肉放入炮透撩起,用冷水一激,肉皱撩起;放入锅内,用酒半斤,清酱一小杯,水半斤,煮烂。
11、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
二、随园是哪里菜
1、袁枚为钱塘(今杭州)人氏,乾隆四年进士,出任江苏,当过七年知县,不到四十岁即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吟咏风雅,诗酒 *** 。《随园食单》的主调为江浙“苏菜”,同时,周边南北兼容,满人京菜客串。随园主人把猪列为“特牲”,作肉类重头戏,“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而“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遂列入“杂牲单”。
2、总结起来,随园食单菜系(清初为“四大菜系”,至清末演化为“八大菜系”):基调淮扬菜,地缘涉徽菜、鲁菜,记忆为浙菜,游学有京菜、粤菜。南北交融,汉满碰撞。
3、一食材首要。食材属先天要素,关乎品种、品质。乡间俗话“天生好吃”,鲈鱼、蘑菇、野生草鸡是也。清水见材质,天然去雕饰。食材“时令”也相当重要。跟着时令吃,更好略领先,叫“尝鲜”,顺理成章;反季节吃,叫“尝稀”,物以稀为贵。随园主人生活的时代,食物保鲜基本依赖自然,因而“尝稀”比“尝鲜”更难得。
4、二火候要紧。物与锅与火一体,收放自如。火候掌控得好,食物 *** ;而食用及时,食物才色香味俱全。对应烹饪之火候,还有品尝之“食候”,要趁热趁快吃!同时与菜蔬“时令”呼应,上菜程序也有讲究,除了“应时”的一般上法,也有超常规的新奇上法。
5、三饮食亦学问。饮食非小事,懂得饮食义更非易事。“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 *** 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
三、随园食单文言文
1.《随园食单·山西汾酒》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既吃烧酒,以狠为佳。
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
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汾酒之下,山东高粱烧次之,能藏至十年,则酒色变绿,上口转甜,亦犹光棍做久,便无火气,殊可交也。
常见童二树家,泡烧酒十斤,用枸杞四两、苍术二两、巴戟天一两,布扎一月,开瓮甚香。如吃猪头、羊尾、跳神肉之类,非烧酒不可,亦各有所宜也。
此外如苏州之女贞、福贞、元燥,宣州之豆酒、通州之枣儿红,俱不入流品,至不堪者,扬州之木瓜也,上口便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中国人由饮食体验出的经验,就是经历了一代代人的积累之后得来的。集饮食之道之大成者,当推清代的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随园老人。他是浙江钱塘(杭州)人,年轻时做过几县的知事,从四十岁起便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
《随园食单》是他大量著述中的一种,书中不仅介绍了清代流行的三百余种南北菜肴、饭点及名茶名酒,还在“须知单”中提出了二十条厨事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条饮食注意事项。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尽善尽美了。
先看“须知单”:一、先天须知。首先要了解食物本来的特 *** ,如猪宜皮薄,鸡宜偏嫩。
二、作料须知。作料即调味品,葱、椒、姜、桂、糖、盐,倶宜选择上品。
三、洗涮须知。原料的洗涤要注意重点。
举例说,“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
鱼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
四、调剂须知。采取什么烹调 *** ,要看具体原料。
腥物要用醋喷,或用 *** 杀腥取鲜。有的食物是以干燥为宜,要使味入于内,须取煎炒之法;有的又以汤多为宜,使其味溢于外,则取清炖之法。
五、配搭须知。烹菜肴,要佐适宜辅料。
“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有和合之妙。六、独用须知。
鳗、鳖、蟹、鲥、牛、羊等味过于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七、火候须知。
火候是烹饪的关键,武火,如煎炒;文火,如煨煮;先武火后文火,如收汤。有的食物越煮越嫩,有的则一煮便好。
“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这是烹调术的奥妙所在。八、色臭须知。
眼和鼻是嘴的近邻,一道菜端上桌,眼一看,鼻一闻,不必齿咬舌尝,便知妙与不妙。求色艳,可用糖炒,即艳如琥珀;求香,切不可滥用香料,否则反会坏了食物固有的美味。
九、迟速须知。每日要预备一些急需的酒菜,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糟鱼等,如果突然有客,也能很快应承,因速而见巧。
十、变换须知。“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
不能将鸡、鸭、猪、鹅放进一口锅里煮,否则味同嚼蜡。应当多设锅、灶、盘、碗,尽可能让食物体现出本味,使其各有特色。
十一、器具须知。美食还须美器。
盘碗大小要适宜,不必强求一律。十二、上菜须知。
筵席上菜,要有一定的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十三、时节须知。
饮食不能忽略季节 *** 的特点。“夏日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
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 *** ,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
有先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十四、多寡须知。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用肉更好不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
“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
十五、洁净须知。讲求洁净,谨防串味。
作为一个好的厨师,先要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特别要谨防将“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掉人菜肴中。
十六、用芡须知。豆粉为芡,如同拉船的纤绳。
治肉作团不合,作羹不浓,即以粉芡合之。又如煎炒,恐肉贴锅焦而死,须用芡粉作护持。
芡亦不可滥用,否则便成一锅糊涂。十七、选用须知。
菜肴要美,选料要精。如小炒肉用猪后腿精肉;做肉圆则用前夹心肉;炒鱼片用青鱼、鳜鱼;做鱼松用辉鱼、鲤鱼。
蒸鸡用雌鸡;煨鸡用骟鸡;取汁则用 *** 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
十八、疑似须知。“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
似与不似,失之千里。否则,如果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徒贪淡薄,不如饮白水。
十九、补救须知。名厨调味,能做到咸淡合宜,老嫩得法,但一般人很难做到,所以要明白这补救的办法。
调味时要宁淡勿咸,淡还可加盐补救;又如烹鱼则宁嫩勿老,嫩时还可加火补救,等等。二十、本分须知。
请客要尽量发挥自家特长,否则易弄巧成拙。如“满洲菜多烧煮, *** 菜多羹汤”,满汉相请,“各用所长之菜,转觉人口新鲜”。
若汉请满用满菜,满请汉用汉菜,有名无实。怕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
这就像秀才上考场一样,总想按主考官的口味做文章,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恐怕一辈子也考不中。。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
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
极名厨之心力,一曰之中,所做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
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
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目亦无可悦也。
关于随园食单和随园食单里面的菜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