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和三国演义20个成语故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如下:
释源:《后汉书·陈蹇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 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说解:梁上君子,本指栖身陈蹇宅中房梁之上欲行 *** 的人。后泛指窃贼。苏轼《东坡志林》三:“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人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数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
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经诗书文籍熏陶的曹丕,虽在统一大业上没有什么建树,可文学修养却是非其他君主扩一般文士所能匹敌的。
出自:曹丕《典论》,其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曹 *** 在写诗时观察得很仔细,月亮明亮了,星星的光芒自然也就暗淡了许多,现在还有人在写文章时还会用“ *** 交辉”的词来,应当好好地读读这道诗。
出自:曹 ***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出自:《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半 *** 水的人,自以为才华快要溢出,往往就好这调调。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诸葛亮的这顶送给关公的高帽子,于无形之中,化解了一场武将的纷争。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田丰的这一提议,已经超出了袁绍的所能理解范围之内,因而不能采用,若袁绍能听取此计,那北方的天下也就可能不姓曹了。
出自:《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公孙瓒的大兵压境,倒是让袁绍白白地捡了“入主冀州”这个 *** 宜。韩馥的行为实为不智,大大的地盘拱手让于人,从让人仰鼻息百而转变为仰他人鼻息。
出自:《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将班固提到了傅说的高度,不知傅说他老人家是否能答应。
出自: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用这词形容云哥,再也恰当不过,刘备的眼光及识人高人一等。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这个成语,与三国人物有关,与三国事件无关,一个有些才能的南朝宋国山水诗作家,再一次喝醉之后,说出的狂妄之言。
出自:《释常谈.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此事发生在一个夏天,曹 *** 率领 *** 去 *** 张绣,当时,那个天气叫热,吐口唾沫出去,立时就给蒸发掉了,何况是还要在曲折的山道上行军,几个体弱的,一时抗不住,都倒在了路边,战士们一片哀声载道,大有兵变之势。
曹 *** 想,这可不行啊,捅出了漏子,大家都要玩完。于是,手搭凉棚,便在向前望了一会后,说道:“哇噻,好大的一片梅林,从我那如望远镜般的眼睛中可以看见,那梅子又大又好吃,酸中带甜,甜中透着酸,一定解渴。”
士兵们一听,嘴里的哈喇子流了一地,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焕发,大步流星地快速向前,从而来到了水源之地,大大地痛快地喝了一回。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 *** 解重围”: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 *** 前。 *** 曰:“将军真神 *** !”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 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关公以曹 *** 说的这句话,好似给张飞打了免费宣传广告,燕人张翼德的万人敌的形象,在阿瞒的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并且延续到了多年以后的,长坂坡。
那一日,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
曹 *** 数万 *** ,无一敢动,其中还包括了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合、许褚等诸位名将,真所谓众星云集,星光熠熠,可这些的到来,也不只过是为了烘托张飞这光辉的明月。
曹 *** 想起关公当年的话,回顾左右道:“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其言未了,张飞一声大吼:“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见其未答,张飞又是大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喊声未绝,曹 *** 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 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地位如何,每个人行为如何,都因有有关机构来执行。诸葛亮提醒人们,有罪无罪,有法律说了算。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有勇无谋,是谓匹夫;有谋无勇,是谓文士;有勇有谋,方为大丈夫。
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谗言之可怕处,就是传播者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哪怕是一丁点。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 *** 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诸葛亮这一生,诚恳忘我的工作,就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情动难已,连自己说些什么话都不清楚。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於是(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原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张见说,不言而退。
得了诸葛亮后的刘备,不仅是如鱼得水,更是如虎添翼,这个混了半生,也没有一块落脚之地的一代英雄,终于是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更好规划人,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纵横天下,开创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三.后主传第三》引《汉晋春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之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司马昭一次与刘禅及受降的蜀官会宴,故意地将蜀人扮蜀乐在宴前舞戏,众蜀官因思乡之情无不落泪,只有刘禅依然如故,嬉笑自若。
于是,司马昭便 *** :“不想念蜀国吗?”
刘禅立即回答道:“在这里,太快乐了,不想念蜀国。”
*** 正知道了这事后,对刘禅说道:“下次司马昭若是再问你同样的问题,你就哭着回答他说:‘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国,怎么能不想呢,天天想,日日想,夜夜想,没有一时一刻不想,就如 *** 般想。’”
后然,司马昭又一次问起了这个问题,刘禅倒是想哭着来的,可是情绪培养不够,又因司马这次突袭太突然,应准备的辣椒水、 *** 等等都没有配备周全,因而只得故作沉痛沉,闭着眼睛,将 *** 正所教的话,一字不搬地,重新复述了一遍。
司马昭假意吃惊道:“你这话说得,怎么跟 *** 正说的一模一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面铸出来的。”
刘禅真的是大吃一惊,马上就睁开了眼,说道:“是啊,是啊,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正如司马昭所说的,即使有诸葛亮在,也不能将他辅作的周全,何况是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诸葛亮的姜维呢?
有人说,刘禅这样做,是学他那曾寄于曹 *** 屋檐下的英雄 *** 刘备般,行韬光养晦之计呢,但我更相信,这是人没心没肺的体现。
二、三国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2、有一年夏天,曹 *** 率领部队去 *** 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3、曹 *** 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 *** 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 *** 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4、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 *** 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5、赤膊上阵————虎痴(许楮)大战张翼德。
6、得陇望蜀————孟德收汉中时,其谋士劝其一鼓作气拿下西川,孟德曰:“既得陇又复望蜀焉,人心苦不知足。”
7、步步为营————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8、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亡故丧志。
9、吴下阿蒙、刮目相看————都指吕蒙努力为学之事
10、割须弃袍-----曹 *** 和马超大战与潼关,战败逃跑中为了躲避追兵而割须弃袍
11、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三国志中的成语故事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 *** 多疑的 *** 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现在用来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纵: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3、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4、初出茅庐: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之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成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 *** 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官至丞相,为兴复汉室奉献了一切。在后世被奉为忠臣的楷模,在历朝历代都是人臣的典范。诸葛亮一生,创造了很多成语故事,如三顾茅庐、龙盘虎踞、七擒七纵等等,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释义】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释义】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出处】《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五、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有:草船借箭、七擒七纵、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乐不思蜀等等。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 *** 多疑的 *** 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现在用来比喻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七擒七纵:诸葛亮出兵南方,把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孟获心服,不再来攻。见《三国演义》。后用以比喻运用策略,有效地控制对方。擒:捉拿。纵:放。
3、三顾茅庐: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4、初出茅庐: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之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5、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6、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7、乐不思蜀:本指蜀汉 *** 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